top top top
第C08版:澳門街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海陸絲路催西教來華
消失的劃時代建築
輕軌復運盼接通澳門
塗污文遺
花鳥圖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5月1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海陸絲路催西教來華

文、圖:陳力志


圖一、西安市絲綢之路起發點群雕


圖二、印度阿格拉紅堡為歷 代皇帝都城


圖三、埃及亞歷山大著名遺跡:龐培柱子和 獅身人面像


圖四、土耳其郊 野的絲路古驛站


圖五、絲路著名的敦煌月牙 泉與鳴沙山


圖六、葡萄牙里斯本航海紀念碑

    海陸絲路催西教來華

    漢朝形成陸上絲綢

    基督教三度來華,無論是唐朝與元朝時期來華的景教,或者是明末清初來到澳門的耶穌會、奧斯定會、多明我會、方濟各會等,這些傳教士歷經跋涉,冒着生命危險從遙遠的西方來到中國,其旅程成為世人探究的其中一個歷史資料。

    首先,景教是從甚麼路線進入中國?“每日頭條”的文章《神秘的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為何在古代東方發展迅猛?》提到,“於是這個小派系就在位於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扎根,並將總部設在了巴比倫尼亞地區。他們的傳教士開始不斷向東,順着陸上與海上的絲綢之路傳教”。根據時間的考量,當時連接中歐之間的“陸上絲綢之路”已相當成熟。從本文上兩篇提及的北魏楊衒之著寫的《洛陽伽藍記》,以及《資治通鑒》記梁武帝天監八年的記載,明顯地說明了北魏及南北朝時代,洛陽寺廟已有景教教徒的蹤影,而 “絲綢之路”早在北魏和南北朝之前已經形成,根據歷史資料也就是在漢朝時期形成的,以下詳述之。

    張騫探路大漢攻伐

    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為開闢陸上絲綢之路作出了貢獻及良好的基礎。漢朝廷根據張騫探勘的資料派兵擊潰匈奴,漢朝在費爾干納地區的大捷表明,中國能夠在整個塔里木盆地內發動大規模的戰爭。此次衝突之後,數十個塔里木王國放棄向匈奴納貢,轉而尋求中國的庇護。粟特與巴克特里亞也派出使團,試圖尋求能夠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東方製造的奇特產品的政治聯盟。根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西部地區“自兵威之所肅服,財路之所懷誘,莫不獻方奇,納愛質,露頂肘行,東向而朝天子弟兵漢朝皇帝”(注一)。

    由此在漢朝的庇護下,絲綢之路得於安寧,中西雙方在政治、貿易、文化等,以及中國與西域各民族的友好關係有暢通的交流。公元前一○五年漢朝廷組織絲綢商隊,從長安出發前往安息(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與西域各國出現物產大交流,這條通道逐漸形成聞名於世的“陸上絲綢之路”(圖一)。

    西方多教中歐通道

    後來通過這條“道路”,朝廷派遣特使探訪中亞國家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還包括了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圖二)、奄蔡(鹹海與里海之間的國家)、條支(安息屬國,今天敘利亞一帶)及犁軒(附屬大秦(羅馬)的埃及亞歷山大城)(圖三)。

    如今在中亞地區,尤其連接中歐大陸的土耳其,一些沒有受到戰爭或天災破壞的郊野地區,仍然可以見到一些堅固及完整的絲路古驛站(圖四)。此外,中國甘肅省的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經洞)內,曾經收藏景教譯經和一幅殘破的、具波斯藝術色彩的基督像絹畫(圖五)。西方宗教藉着這條重要的中歐通道,成為前往中國的交通路線。佛教、景教、摩尼教、祆教和伊斯蘭教等,就在唐朝時期紛紛踏上中國古老的大地。

    海上絲路自古已存

    如果說陸上絲綢之路造就了基督教兩次來華的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對基督教來中國又起到甚麼作用?實際上海上絲路自古已經存在,“最早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的則是羅馬商隊與使者,於西元一六六年抵達中國;而迄今東南亞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國瓷器也屬於西亞的阿拉伯帆船,年代為西元八三○年的晚唐”(注二)。

    公元三九九年,東晉高僧法顯年屆六十五歲從陸上絲綢之路出發到印度,回程則以海上絲綢之路經歷十五年,踏足二十個國家才到達家鄉。此外,明朝鄭和也依循這條海上路線 “七下西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遠洋探險的龐大船隊。部分景教會士也隨着商船,從海上絲路抵達中國南方沿海地區。

    奧斯曼帝國的阻斷

    然而,為何景教不經海上絲路前來中國?因為海路的利用率仍然不及陸上絲路,除了陸路較為暢通及安全之外,更重要從西域可以直達當時繁榮的中原地區,因此海路還未發揮很大的作用。直到“在十五世紀後期,由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切斷了西方與東亞大陸的商貿往來。為了尋找新的商道,西方各國陸續開始了大航海時代,先後發現了北美洲、南美洲、東南亞各地”(注三)。也就是說,直至十五世紀歐洲人掀起“地理大發現”,葡萄牙人從里斯本出發,繞過危險重重的南非好望角後,到了東非循着古老的海上絲路向東進發前往印度,再進發到神秘和富庶的遠東地區(圖六)。基督教也乘着這個世界大航海時代,隨着船隊進發到遠東地區。後來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葡萄牙人最後能夠駐足於蠔鏡澳(澳門),同時成為基督教發展到中國內地的基地。

    (基督教首次入華的歷史 · 三)

    文、圖:陳力志

    注釋:

    一、《羅馬帝國與絲綢之路:古代世界經濟,帕提亞帝國,中亞,漢朝》(The Roman Empire and the Silk Routes:The Ancient World Economy and the Empire of Parthia, Central Asia and Han China),Raoul Mclaughlin,譯:周雲蘭。東方出版傳媒,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第77頁,第一段,第4行。

    二、《印尼經濟超越浙江省,全國2.68億人,普通人一月工資多少錢?》,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528182421_120048357

    三、《海上絲綢之路》,維基百科第三段。

    更正第二篇:

    圖片文字西安古城牆上的“箭樓”為“正樓”之誤。

    第二段尾二行“其門人弟子有繼其子而來者”,應為“……繼其志而來者”。

    第七段第三行“同年在敘利亞成立了聶斯托利派,也就是‘景教’,這個教派嚴格來說原屬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應為“他被認為是開創了聶斯托利派的人物。聶斯托利派可指:東方教會,又稱聶斯托利教會,唐朝傳入中國稱爲‘景教’”。(維基百科《聶斯脫里》及《聶斯脫里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