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求生
復活節假期剛過,雖然連着周末,卻沒有明顯惠及本澳酒店業,新聞報道訪澳旅客約五萬人,澳門近四萬間酒店客房,入住率卻只得五至六成,酒店業未能在復活節復活,寒意逼人。其中,高檔星級酒店也許還好一點,傳統旅店倒是瀰漫着一股深冬的肅殺之氣。
博彩業蓬勃帶動各行業迎來近二十年經濟欣欣向榮的高光時刻,尤其旅遊業飛速發展,旅客蜂擁而至,小城處處人潮,摩肩擦踵,熱門景點寸步難行,管你星級不星級、酒店或賓館均一房難求,本地居民只有望門興嘆的份兒。如今疫情蔓延全球、肆虐經年且毒株多番變異,博彩業經歷巨震仍偶有餘波,艷光減褪,加上洗牌在即,為小城經濟更添變數。
小城失業率屢創新高是眼下其中一項無可奈何的現實境況,雖然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酒店業的寒冬卻意外地予本地居民苦中一點甜。政府結合業界推出的“澳人食住遊”,令本地居民能夠以舊日不敢奢想的低價,享受本地住宿服務,開啟staycation新時代,為短暫逃離侷促的蝸居提供完美理由。但是效果多見於高檔酒店,同為下榻點的公寓、賓館等傳統旅店收穫的青睞就少得多。
傳統旅店普遍囿於空間,設施有限,格調不足,特色亦欠奉,儘管偶聞旅店自稱融入科技元素,惟所謂的科技亦僅限於電子支付和不那麼智能的迎賓機械人,顯然不足以出奇制勝。黃金周及暑假將至,即便不考慮疫情,沒有自己的獨特名片,再如何降價,也難喚得動本地居民。對山長水遠赴澳旅行的遊客而言,吸引力亦是見仁見智,畢竟各大酒店的折扣力度正是“賣大包”,又有什麼理由叫他們捨棄一流酒店轉而投宿蚊型旅館呢。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商業社會也是同樣道理,除非自身擁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否則單槍匹馬難以度過漫漫冬夜。
疫情改變世界,與時俱進就得臨危應變。嚴寒下的生存策略,南極企鵝向人類演繹抱團取暖的淺顯道理,單打獨鬥不如適當讓利,聯乘其他商戶團結合作齊頭並進,既可起宣傳之效,又可拉動周邊。倘日後規模漸起,還可通過會員制擴大輻射效應,捱過寒冬,方有資格再攀高峰。
疫情下百業慘淡,苦惱之餘不失為自我審視的良機,昔日好景,上至政府、下至坊間都知道一業獨大的風險,但僥倖心理導致總停留在“思考”和“口號”上,未見明顯的具體推進,奈何花無百日紅,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反倒是逼迫各行各業直面危機。生死存亡之際,不要總指望政府派錢接濟,更不要寄望什麼權威組織、“磚家”學者或轉世神童對於疫情結束一夜暴富的預言,世上沒有那麼多奇蹟,切切實實摸着石頭過河,放開嘗試博彩元素以外的各種可能,如履薄冰後,誰知會否置諸死地而後生。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