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東不西卻融合東西
——聽《蓮成一家》
在網上聽過潘君保新作《蓮成一家》中的幾個樂章後,筆者興致勃勃地出席了這套作品的發佈音樂會。演出堪稱“極盡視聽之娛”,但感覺五光十色的場面和強勁的音響,或多或少改變了作品的原來面貌,還是要再聽錄音,才能仔細地領略及描述這套作品。畢竟,除了激情勃發,《蓮成一家》也有溫柔細膩的一面。
《蓮成一家》是組曲形式作品,分二十段,每段以澳門特定地點作標題,包括一些名勝景點,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相信其中蘊含了作者的特別情思。這是一套純音樂(無人聲)作品,姑勿論每段音樂與標題有多少聯繫,音樂既是含抽象性的藝術,聽者便可透過音符啟發各自的想像。作品運用了中國民族樂器(笙、笛、箏、二胡等),西方傳統樂器(各種提琴、結他等),電子樂器(電鋼琴、合成器、電結他),加上爵士鼓和中國大鼓,利用各種樂器的音色特性及獨到的樂器配置,達至不同界別音樂相互交融、撞擊的效果,醞釀出頗為獨特的氛圍。
這類充滿跨界式意味的作品,無疑屬“世界音樂”(World Music)範疇。在《蓮成一家》逾一小時的音樂中,古今中外樂器融合的音符隨處可聞,諸如《華士古達嘉馬公園》中二胡與弦樂隊的交纏、《亞馬喇前地》中的電結他與嗩吶的碰撞,都帶來電光火石的效果。
整部作品貫穿着歡快熱烈的情調,例如《白鴿巢》那首,主題流暢輕快,充滿童趣;副部的銜接有柳暗花明之妙,讓人酣暢淋漓。不得不提生動傳神的笛子主奏,曲中活潑俏皮的趣味給表達得活靈活現。同樣琅琅上口的樂句,亦出現在《關閘》一曲中,主旋律流麗華美,場面壯闊輝煌,過門的電結他奏得Rock味十足,加上大鼓的強勁節拍,營造出一派繁華興盛景象。
有如一闋廣東音樂的《媽閣廟》,主角是嗩吶,一種在體現我國民間色彩方面無可取代的樂器,此曲五聲音階被透徹運用,樂句尤其“生鬼醒神”,描繪出廟宇在節慶時的香火鼎盛景象。《舊法院大樓》的主奏換成二胡,怪異音階帶來魅影重重,加上笛子、笙從旁叫囂吶喊,真有如東方版的《骸骨舞曲》(Saint-Saëns: Danse Macabre)。
除了熱鬧的調子,亦不乏平和沉靜的段落,在啟發聽者想像方面,筆者認為作品中的慢樂章更能發揮功能。《盧廉若花園》一曲,前半段撥弦伴着鋼琴主奏,抒情樂句很“西化”,旋律柔和優雅,引人遐想;中段笙、嗩吶與笛子的“侵入”像平靜湖面的點點漣漪,中、西音樂板塊時而融會、時而碰撞,交織出頗特殊的色彩。
《鄭家大屋》中的二胡主題音階頗另類,在獨特的敲擊樂伴奏下,感覺婉約而神秘;簡單的木結他過門樂句,更烘托出古樸而帶淡淡哀愁的氣氛。《崗頂劇院》配器獨到,不同樂器輪流上陣,卻顯得和諧協調,毫不抵觸。《內港》中鋼琴的抒情旋律與激昂樂段形成的跌宕起伏,予人時空交錯之感,有如電影場景,反映小小漁村的滄桑變幻。
《戀愛巷》仿如一首甜蜜卻短暫的人生間奏曲,古箏首先奏起浪漫主題,大提琴以另一旋律和應,如同歌劇的二重唱;中段節奏突轉為三拍,笛、笙等樂器各自以獨立樂句同時加入,形成美妙的複調織體;最後鋼琴重返主題作結,帶着一絲傷感而終。此曲篇幅雖短,卻韻味深長,教人意猶未盡。
整套作品各樂段曲式簡潔,旋律親和,動機鮮明,易於理解,毫不故弄玄虛,讓人感受到作者的坦率性情及其灌注的心思與情感。或活力十足、或委婉傷感的五聲音階旋律,透過各種樂器一一表達,繽紛多彩的樂句,像訴說着不同的故事,體現作曲家對小城的真情實意,也在某程度上反映本地社會的多元文化。
《蓮成一家》以新浪潮樂念把中國民族音樂、西方古典音樂、搖滾音樂共冶一爐,在傳統中見新穎,於通俗中顯優雅,堪稱雅俗共賞。總括而言,此套組曲給我的印象既不東不西,卻又融合東西,這種音樂只有誕生於澳門——一個擁有複雜文化底蘊的地方,才讓人感覺理所當然,不僅毫不出規,更感貼切可親。這是小城哺育出的音樂,屬於澳門的音樂。
說回作品首演音樂會,當晚各方面表現嫻熟專業,可看出整個團隊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時間。個人認為美中不足之處是現場播放音量太大,令我有“過荷”之感,部分樂段原有的精緻性及迷人情調因此被削弱。無論如何,一場作品首演會的主要目標,應在體現音樂元素方面,恰到好處的安排會對作品公平一點。
不東不西卻融合東西
曲 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