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學生歷史競賽百五隊出戰
史教會:落實具澳特色歷史教育
指導老師:學史明理
學生:賽事富挑戰性
“達標工程”逾千五人應考
兒童早療初診輪候平均四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4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指導老師:學史明理



(左起)楊麗華、邱禮賢及廖潤賢暢談指導學生心得。

    指導老師:學史明理

    多名指導老師受訪認為,鼓勵學生參加這項歷史知識競賽,重點在於讓學子有更多的歷練,體會更多,達至啟發學習,平常心處之即可。今屆賽制讓每組四人都有份應試,並從中選出其中三人最高的成績,安排恰當。

    連續三屆擔任指導老師的浸信中學歷史科教師楊麗華表示,該項競賽於二○一九年首辦,後因二○二○年受疫情影響而停辦,去年復辦,故今年迎來第三屆。整體來看,各項安排更到位,出題亦顧及到方方面面。

    正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今屆開賽前夕,讓參賽學生準備得更充足。通過這種形式的競賽,有助增強學子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並從中找到樂趣,一舉多得。

    有技巧非死記硬背

    首次擔任指導老師的鏡平中學歷史科教師廖潤賢認為,年輕人學習歷史,其實不需要死記硬背,懂得技巧就可。作為教師,有責任引導學子懂得去認識歷史事件中的邏輯關係,達至輕鬆學習,藉了解歷史過程中認識更多與之相關的故事。通過參加競賽,可以溫故知新,獲益更多。

    同樣首次擔任指導老師的三育中學中文及歷史科教師邱禮賢直言,歷史並不是冷冰冰的,有其溫度,只要懂得技巧,將歷史與生活相融,自可加強認知。希望參賽學生不要視贏得比賽為終極目標,最重要是應考過程學到甚麼、得到甚麼,對個人有所啟迪。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