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活在東瀛)服務的態度
(西窗小語)烏克蘭立法禁共產黨
(雕刻時光)季羨林散文的情味
(娛情未了)前奏的力量
(燕堂夜話)下自成蹊
(若無其事)水般的蛋
(霧中風景)紅街市
(信步由之)藍色時期
(筆雯集)吳起殺妻求榮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4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雕刻時光)季羨林散文的情味

龔 剛

季羨林散文的情味

    季羨林散文那種質樸平淡、情味深永的境界,不是俗人、妄人所能理解的。其經典之作不在現代名家之下。例如他的《懷念母親》,我以為其感染力不低於朱自清的《背影》: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覺得自己的眼睛在發亮。眼前飛動着夢的碎片,但當我想到把這些夢的碎片捉起來湊成一個整個的時候,連碎片也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親依稀的面影……

    季老的文字既有書卷氣,又氤氳着婆羅多所說的感人“情味”,所以文友愛讀,文友家的保母也愛讀。張中行老先生的“負暄”系列,即《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名動一時。觀其手眼,似乎欲學知堂之澀,也不乏季老散文式的“情味”,可惜做作了些。

    琢磨了一下,季老文字中的人間愛意背後,應是幾許仁心佛性。季老兼修國學、佛學,長期浸淫,應有感印。儒家視民如傷、親親仁民之善念,佛教有身皆苦、普度眾生之悲憫,化入筆端,即為人間愛意,溫厚之中,點染幾分感傷。《文鏡》作者毗首那特認為,在婆羅多所示八味之外,還有一種平靜味。平靜味以靜為常情。所緣情由是因無常而離棄一切事物,以至高的自我為本相。引發情由是聖潔的淨修林、聖地、可愛的園林、與聖人的接觸等。情態是汗毛豎起等。不定情是憂鬱、喜悅、回憶、自信和憐憫眾生等。平靜味亦如其他八味,具有審美快感,但它“導向解脫”,因而是一種超俗的快樂。

    印度宗教和哲學以解脫為人生最高目標,尋求解脫、棄世、摒慾、禪定和心靈寧靜是其特點。這反映在文學中便成為平靜味,季老散文最高妙處,即在於毗首那特所謂“平靜味”。

    龔    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