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艾粿青青
(西窗小語)中遠改造港口 提振希臘經濟
(雕刻時光)田園“風景”的建構與解構
(娛情未了)精彩的第一幕
(燕堂夜話)鐵肩擔道義
(若無其事)奇味
(克萊因瓶)探險時光
(信步由之)訪客
(筆雯集)鵝鴨不知春去盡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隨筆)艾粿青青

劉景松

艾粿青青

    驚蟄剛過,侄兒就寄來一袋艾粿。包裹未拆,鼻尖氤氳着淡淡山野清香。粿身翠綠如玉,以花生芝麻白糖入餡,隻隻腹圓口潤。隔水蒸熱,咀之嚼之,滿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東南沿海多有烹製艾粿習俗,惟叫法各異。有說艾糍、艾粄、艾米粿,有叫清明粑、清明粿、蒿子粑粑,江浙滬一帶俗稱青糰或春糰。清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青糕,青糰,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糰,色如碧玉。”此處青草,即指艾草。

    艾草又名艾蒿。春風吹拂的時令,山坡江岸、地頭田間、厝前屋後隨處可見。“常見”卻不惹眼,這菊科植物端得不矜貴。相比牡丹、玫瑰等花中名媛閨秀,艾草就是卑微的丫鬟婢女。

    中醫常以艾入藥,把艾葉加工成“艾絨”,放在穴位灼燒治病。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即陳年之病頑固難醫,用三年以上的老艾就能藥到病除。以艾為食材的菜品則別具風味,涼拌艾芽、艾葉煎蛋、艾草雞湯等都是不容錯過的佳餚。舊時粵東粵北人家篤信“細狗補腎、大狗補血、老狗去風濕”,艾草狗肉火鍋頗受食客捧場。因艾草藥用、食用價值高,已有農戶專職採種,叫賣於街市並接單網售。

    作為寒食節食品的青糰,可謂意義殊勝。此物原用於祭祀,《清嘉錄》載:市上賣青糰熟藕,為祀祖之品;徐達源《吳門竹枝詞》云:相傳百五禁煙廚,紅藕青糰各祭先。近年青糰走紅網絡,已然一款春季美食。由此引發“發源地”、“正宗”之爭,沸沸揚揚,比網紅還火、還受矚目。

    我曾經受邀為粵東地區中學校長和教導主任授課。學員中有年長者,拎一袋艾粿,講台一放,笑盈盈說:“純手工製作,大家享用。”一時間,眾生斯文退盡,齊刷刷嚼粿,場面粗狂豪邁。珠海“共樂園”栽種數百株荔枝樹,平房式別墅門口懸有唐紹儀手書對聯:“開門任便來賓客,看竹何須問主人。”近處一株梅蘭芳手植檸檬桉樹,今已亭亭如蓋。

    余多次遊逛共樂園,既為園內景觀,也衝着當地艾粿——小販說,吃了唐家灣艾粿,耳聰目明迎春天,就與梅蘭芳、斯諾、孫科平起平坐了。看來,小販對名流遊園的掌故早已爛熟於胸,成了推廣唐家文化的公益大使。

    計入唐家艾粿,各地製法大同小異,餡料不離花生、芝麻、筍乾、酸菜、香菇、豆沙、肉碎、椰絲、椰蓉、蘿蔔乾。艾糰以蕉葉、箬葉、粽葉、海棠葉等墊底。粽葉長比胳膊,一片可切九段十段。美中不足者,陳年粽葉顏色退青發黃,香氣已散,影響了口感和賣相。難忘舊時製艾粿,墊以柚子葉、橘子葉。待蒸熟出籠,輕揭葉片,留下深深淺淺的葉紋。艾香混着橘香、柚香,瞬間瀰漫全屋。不洗手,猴急猴急吃,那個人間美味啊!何妨省略三百字?

    青青艾粿,引我踏上情感歸鄉路。此時,閩江兩岸艾草正茂。憶往昔,江畔採艾、樹梢摘葉,灑下一串串歡笑聲;歎如今,各謀生計,親友髮小忙得連語音視頻都無暇開啟。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劉景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