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傳奇
世事往往難料,一齣拍攝時波折重重、幾乎險死的電影,五十年前的今天在美國首映時,結果出乎意料,戲院大排長龍,通宵放映仍未能疏導人潮,影評勁爆,最後改寫影史。
《教父》,美國史上最好的電影之一,五十年來從未褪色,有人稱之為荷里活電影代表,有人讚賞為人生寶典、永恆教材,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影人、影迷。
有誰知道,《教父》只是無心插柳的影片,當初無人想寫、無人想拍,從籌備到公映,過關斬將,困難重重,多數人睇死會夭折。原作者Mario Puzo並不想寫《教父》,只是當時舊作銷情差,周身賭債,勉為其難創作黑幫故事,好在最後大受歡迎,派拉蒙影業買斷版權。
哥普拉也不想拍黑幫故事,但他創辦的電影公司陷入財務危機,老友佐治魯卡斯再三勸告,指出拍完《教父》可拍攝自己作品,最終首肯執導。製片以為這位黃毛小子聽教聽話,豈料哥普拉並非省油的燈,在選角、拍攝場地、風格、片長等,堅持自我,處處與製片大戰,情勢緊張;他先後五次險被炒魷,拍攝時還被製片長期監控,好在夠硬淨,腦筋靈活,見招拆招,最終全部過關。這片場故事,與影片內容同樣引人入勝。
意大利裔美國民權聯盟亦開炮,炮轟影片醜化美國意大利人,若不擱置計劃,將發動罷工、暴力等行動,製片的汽車玻璃亦因而被炸毀。以暴力來反對暴力化影片,真是天大諷刺。
全片拍攝過程猶如戰場,導演與製片、導演與攝影師、工作人員之間,人人情緒繃緊。皇天不負有心人,影片最終完成,導演亦如願拍出心中版本,一代經典得以面世。
或許是冥冥中註定,愈艱難愈能鑄造傳奇,《教父》由裡到外,皆是影史傳奇。
(《教父》五十周年 · 一)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