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6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舞動紋理》打開身體說故事
環境劇場 變幻莫測
罕有認真食飯的香港電影
名伶演出吸睛 選戲碼要審慎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舞動紋理》打開身體說故事

陳瑋鑫


《舞動紋理》(相片由石頭公社提供)


演出在 鄭家大屋進行 (相片由石頭公社提供)

    《舞動紋理》打開身體說故事

    說起長者舞蹈,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聯想到早晨的“甩手操”,或是在廣場上常見的集體舞,但這些主要都是健體自娛,跟社會大眾好像沒有多大關係。不過,在今年“Todos Fest! 共融藝術節”中,由一班年長婆婆共同參與創作及演出的《舞動紋理》,就嘗試從她們的身體舞動出發,打破世代隔閡,與觀眾們分享各自的生活經驗。

    《舞》是石頭公社主辦的第二屆“Todos Fest! 共融藝術節”節目之一,而作為“澳門城市藝穗節”的“穗內有萃”節中節項目,《舞》的演出場地也選擇了歷經不少風霜,充滿歷史感的鄭家大屋,而非一般的正規表演場館或舞室。創作團隊善用大屋內不同部分,作不同段落的展演地點,令觀眾可以在舞者們的帶領下,從大宅前地走到內園迴廊,再走入主建築,與舞者一起在故事中經歷遊走。

    九位參演的舞者都是來自崗頂明愛老人中心,年齡介乎六十至八十歲的婆婆。她們在兩位本地編舞詠川和黃筱淇的帶領下,以工作坊形式,一起分享故事、跳跳舞,到最後以展演的方式,在《舞動紋理》中呈現。因此我們在演出中看不到傳統舞劇中的角色情節,也沒有令人嘖嘖稱奇的矯捷身段,取而代之的是每一位老友記的真性情、真故事,以及讓她們樂在其中的形體小遊戲。而透過這些段落與交流,我們不單欣賞到長者們的身體表達及藝術創作能力,同時亦能對在澳門這座小城內生活的不同老友記,有多一分的了解。

    整個長約四十分鐘的演出,我對其中開首與結尾的兩個段落印象尤深。演出以九位婆婆的自我介紹開始:每個人帶着自己一套獨特的舞蹈造手動作,輪流走到咪高峰前,面對觀眾作出自白,分享自己的嗜好及興趣。全個序幕看似簡單,但卻簡潔有力地為演出作出定調,令觀眾了解接下來的展演內容將會是圍繞這九位老友記,同時亦拉近了演者與觀眾的距離。特別是大家經歷過近兩年反覆的新冠疫情,口罩與社交距離措拖無一不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難得有陌生人面對面坦誠說自己的喜好,就顯得格外親切,同時也為緊接的生活點滴交流,作了一個很好的引子。

    尾聲一段同樣是由九位老友記的輪流分享開始,內容聚焦於各人當下的一些願望,然後她們就朗讀起中國民族樂曲《青春舞曲》的歌詞,並在現場以口風琴吹奏該曲的旋律下,以花兒、小鳥等意象起舞。眾婆婆在輕快的調子中律動,樂在其中,彷彿要藉着身體舞動,去告訴大家她們如何坦然面對青春不再,積極享受當下生活,繼續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畫面叫人動容。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舞動紋理》就不單讓我們可以近距離看到老友記們打開身體去表現自己,也能聽到這一班婆婆打開心扉的真摯分享。特別是在演出中段,觀眾能分組與個別婆婆圍坐一起,談談個人歷史與家族日常。在疫下能夠有此跨世代、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更是難得,也正好呼應藝術節的共融主題。

    陳瑋鑫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