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8版:學生報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澳門的“罪與罰”
路氹城生態保護區
共 振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門的“罪與罰”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


聖美基山的中央監獄 (圖片來源: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市牢

    澳門的“罪與罰”

    ——“市牢”與“地捫”

    監獄是候審嫌犯執行羈押和定罪囚犯執行徒刑的地方。回歸以前,澳門的法律制度主要沿自葡萄牙。葡萄牙是世界上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一八八六年《葡萄牙刑法典》正式頒佈並在澳門實施,本地正式廢除死刑。自此徒刑和流放成為澳門的最高刑罰。

    澳葡當局最早設立的監獄位於議事亭(市政署)旁邊。後來隨着澳門城市發展,第一代監獄逐漸不敷應用。當局於是在塔石山(紅毛山、聖美基山)的山頂處興建第二代監獄。據一九一三年第四十號《澳門政府憲報》記載,“中央監獄”於一九〇九年九月五日啟用,一九一二年進行擴建工程。該監獄為南歐城堡式建築,樓高兩層,佔地約四千五百平方米。“中央監獄”位於現時賈伯樂提督街、俾利喇街與鏡湖馬路交界處,由於地處城市中心,故老居民稱之為“市牢”。一九九〇年第三代監獄“路環監獄”啟用,“市牢”被拆建為高樓大廈,從此走進歷史。同學們或會有疑問,為何監獄會選址於市中心?其實與聖味基墳場(舊西洋墳場)一樣,“中央監獄”興建時,紅毛山並不在城市核心區,後來才逐漸被都市化。

    流放充軍也是當時澳門常見的刑罰。成書於一七五一年的《澳門紀略》,已有葡萄牙當局把犯人流放於帝汶的記載。據一八八一年第三十六號《澳門政府憲報》記載,華人陳亞珍犯搶劫罪,充軍發往帝汶。澳葡當局曾在路環設立“流放犯墾殖地”,專門收留來自帝汶和其他葡萄牙殖民地的犯人。至於本澳被判處流刑的人,輕者送往路環,重者則送往葡屬帝汶,俗稱“充軍地捫”。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本澳報章上依然有重犯流放帝汶的報道。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