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角片羽)日記裏的李代桃僵
(老陳海外食事)九絵與白甘鯛
(山谷小島通信舍)野地詞語
(四方聽音)烏克蘭當代音樂
(衆藝館)你“觀眾”了沒?
(時光迴輪)龜毛
(胭脂齋)和平之源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今日份”的異國情調
(筆雯集)六君子中的人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衆藝館)你“觀眾”了沒?

踱 迢

你“觀眾”了沒?

    進場坐下,明明今晚演的是《明年此時》,坐在我前面的觀眾,竟隨身帶着一本《在咖啡冷掉之前》的小說,小說的劇場版在同一場地上演,是三個月前了。《明年此時》中只有梁建婷、黃柏豪兩位演員也演出《在》劇,或者正好說明澳門文化中心這個場地,又或者這兩年的“主流”戲劇演出,實實在在也經營着一些觀眾。

    這裡說“主流”當然是相對而言,或者應該說“接觸較多公眾”的戲劇演出。有什麼演出不是面向公眾的呢?如果一個演出公開售票或公開宣傳,它理應是“面向公眾”的,然而面向你,不代表一定能夠引起你的注目,更何況要你聽我說話、對話。即使相比十多二十年前,澳門人對劇場藝術已不那麼陌生,但一般進入劇場看戲的,大多是恆常“觀眾”為主,從不進入劇場的公眾量還有待提升。在這裡或者可以再進一步作分辨。在未進入劇場之前,所有人都是“公眾”,因為喜愛“劇場藝術”而經常進入劇場看戲的,即從“公眾”轉變成恆常的“觀眾”,而因為其他因素才會偶爾走進劇場,且短期內未必再回來的,我都理解為“公眾”,即使他們坐在觀眾席上,也只是臨時的“觀眾”。

    除卻一些以親朋為主要對象的學生匯演,現時能看到較多“公眾”在場的演出場合,包括藝術節、藝穗節,澳門藝穗會的活動,以及澳門文化中心主辦的節目。很多時,劇場團體想要拓展觀眾群,就是想辦法,努力讓“公眾”成為“觀眾”。

    回到《明年此時》現場,那位帶着那本《在咖啡冷掉之前》小說進場的朋友,到底是不是一個恆常“觀眾”?還是正在從“公眾”演變成“觀眾”?這個問題甚至比《明年此時》這個戲更能引起我的興趣,但我不好意思問前面那位陌生女子︰“你觀眾了沒?”

    (“明年”之眾 · 一)

    踱    迢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