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開趙家大屋宋皇朝一脈
——訪《宋皇朝趙氏家族與澳門》主編蔡珮玲
近日,文化局公佈收購位於營地大街附近的趙家巷趙家大屋,日後將整體修復和活化,引起坊間以及社會各界熱議。趙家大屋顧名思義乃趙氏家族之大宅,一如鄭家大屋和盧家大屋。究竟趙氏家族的歷史與澳門的關係如何,荒廢之前的趙家大屋有着怎樣的故事,《口述歷史——宋皇朝趙氏家族與澳門》主編蔡珮玲,為我們細說趙家大屋趙氏家族與澳門的關係和意義。
著書立說清代趙氏
蔡珮玲認為,口述歷史研究除了翻閱各種文字史料查證之外,由於研究及訪談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可以深度訪談,過程互動。二○○五年為趙家大屋的趙氏後人與相關人士所做口述歷史訪談,她深感是很有成效的一次。受訪者趙善廉憶述家族歷史外,更對大屋內陳設及懸掛牆上不同世代的祖先畫像逐一說明。又如屋內天井的假石山,並不是宗祠原有之物,而是趙家年幼後人所砌,相信有助日後修復工作。
她強調在口述歷史訪談前,需要先展開研究工作,參考資料包括實物及文字史料,故需文獻、口述並行。研究清代趙家歷史方面,她參考《家乘略鈔》、《趙書澤堂家譜》、《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以及晚至一九四九年《浦江趙氏家譜》等,從史料當中,了解到趙氏家族在清代澳門的生活情況及家族發展脈絡。因敘事時間集中在清代趙氏家族,況且《口述歷史——宋皇朝趙氏家族與澳門》一書已有記錄,加上近日亦有不少文章論述,故此不作細表。
族譜詳列宋室分支
蔡珮玲表示在研究近代趙家歷史方面,趙氏族譜的參考價值至為重要。例如近日有報道指趙家大屋是清代官員趙善果的私家大院,查族譜得知趙善果生於一九二○年,是趙士性第五子,即趙家第三十一世,居於趙家大屋對面的平房,相信不少老澳門也認識這位趙先生。而趙家大屋首任主人是第二十八世趙仲開(一八三八~一八九五)。據族譜和口述歷史訪談分別得知他有兒子士性、士璿、士煜和士樂,士樑和士熺早逝,而士樂(一八九○~一九五四)年紀最細,排第七,以趙七之名為人熟悉,生前在營地大街開設新和棧魚欄,在河邊新街開設新和棧鹹魚欄,曾任一九四一至四三年鏡湖醫院值理,是趙家大屋第二任主人。
蔡珮玲還提及趙氏是“宋室分支”,與宋代宗室一脈相承。宋乾德二(公元九六四)年,趙氏家族確立了十四字派。據族譜記載,計有太祖派:惟、從、守、世、令、子、伯、思、希、與、孟、由、宜、慎;太宗派(廣東派):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魏王派: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古、光、登。相信讀到此文的趙氏宗親,大可從名字來查證自己屬於哪個字派。蔡珮玲說:“上世紀中,趙家重修族譜,這是隆重的家族大事。族譜蘊藏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料,不少是正史、地方誌未能記錄的寶貴史料,可說是社會科學的研究範疇之一。其中包括社會學、人口遷徙史、遺傳學、社會倫理學、經濟學以至教育等各方面皆是,而趙氏族譜的記載更是澳門本土歷史重要的一部分。”族譜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族譜與正史、地方誌合稱為中華民族三大文獻。
澳門初代望廈趙氏
趙家二十二世趙友璧成為望廈趙氏第一代,此為趙氏族人定居本澳之始。建於道光二十(一八四○)年的趙氏家廟在同治十三(一八七四)年受到大風災侵襲,史稱甲戌風災。而趙氏家族與家廟曾懸有“父子登科”匾額,也隨着趙氏第二十八世趙仲開一起輾轉安置到趙家巷廿六號的趙氏宗祠,趙家巷亦因為趙氏宗祠才得名。這時,趙家大屋大門高懸起“趙瑞春堂”堂號的小牌子,這是大屋首任主人趙仲開的堂號。大屋進門是停轎的門官廳,然後是掛有“父子登科”牌匾的大廳,內進還有擺放歷代祖先神位的祠堂。趙氏便從第二十八世開始在此生活,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到第三十世與三十一世後人因外出工作、求學,才逐漸離開了趙家大屋。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被丟空的趙家大屋大廳就曾被其他人所佔用。然而,通過本地收藏家及特區政府的努力,現時趙家大屋內的珍貴文物,大多都被保存下來。
二○○六年出版的《口述歷史——宋皇朝趙氏家族與澳門》一書帶領讀者從歷史資料、歷史相片與受訪者的親述,生動地把趙氏的家族史重現眼前。對於蔡珮玲來說,趙氏家族以宗族形式聚居的特點是澳門所罕見。她說:“趙家是澳門歷史悠久及最後以宗族形式聚居的大家族。它有別於鄭家大屋(鄭家大屋後期成為分租出去的大雜院),趙家大屋以宗族形式,從第二十八世到第三十二世(約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很多房人一起聚居,到上世紀中,為增加生活空間,才購入了廿六號旁空地建成二層高樓房即廿四號。當時大屋共住了四代人,計趙家後人五十五人,其餘三人是工人,另一人是護士,合共五十九人,可說是趙家大屋最難能可貴之處。”
趙家大屋最後一人
“趙家大屋原為宗祠,祠堂是安放歷代祖先牌位和族譜的地方,他們秉承宗族傳統,如奉行‘烝嘗’制度,這是用作修建祠堂、祭祀、賑濟貧困族人及維持各項宗族活動開支的方法,源起於宋代的宗族制度。”蔡珮玲所提及的“烝嘗”十分有趣,運作形式類似現代的“基金”,家族把收入統一用作宗族事務,來維持整個家族的日常運作。
趙氏家族作為澳門的名門望族,其後人的兒時回憶,也能讓我們窺探這個家族的昔日生活與趣事。蔡珮玲說:“現時來說,曾在趙家大屋生活過的趙家後人並不多,他們的口述資料彌足珍貴。而趙善章是第三十世趙不屈的兒子,也是最後一位在趙家大屋出生的後人。據他的憶述,大嫲勞雲開(爺爺的元配)是大當家,在年晚及春節時,會主持一切年俗,如大掃除、換神紅,更會開油鑊炸油器,蒸年糕等樣樣齊全。大年初一,年幼孩童跪地叩首收利市,春秋二祭時,祭禮十分隆重。他還記得他在一九五七年入學時,家人在他的籐書包裡放一根蔥才開學,寓意聰明。”
趙瑞春堂完璧歸趙
縱使《口述歷史——宋皇朝趙氏家族與澳門》於二○○六年出版,由蔡珮玲透過口述歷史的形式,還原這一段與澳門關係密切的家族歷史,而直到現在,她仍致力於搜集更多與趙家大屋相關的史料。就如近日,趙家後人公開一幅拍攝於一九四八年的家族大合照,亦為近代趙氏家族的研究增添珍貴資料。海外的趙家後人通過本報電子版閱讀到有關訊息,他們都很關注趙家及大屋的相關報道。
對於蔡珮玲來說,保留與拼湊起近代歷史的碎片,可以讓澳門人從更多不同角度了解澳門歷史以及與現時社會發展的關係。她說:“不論現時在澳門生活的人,或是身在外地的人,也應該了解本地歷史。澳門的歷史很悠久,而且很特別,必須小心記錄下來。口述歷史是一種‘進行式’的研究方法,透過不斷收集受訪者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為日後的研究儲備更多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每一個受訪者的記憶能力都不一樣,但通過對時代背景的理解,在訪談過程中,受訪內容經過互相印證,可以從中得出最接近真實的一面,這是從事口述歷史研究的人必須掌握的能力。”
訪問結束前,蔡珮玲想起一則趣事,她說:“據趙善章憶述,居於夏威夷的趙善聲和家人在十多年前,返澳一行,重回趙家大屋故居憑弔一番,乍見原高懸大屋門楣的‘趙瑞春堂’堂號小牌子被棄於大門前地上,於是將小牌子拾起,帶回夏威夷。”回想起來,“趙瑞春堂”重回到遠道回澳的趙家後人手上,不可謂不奇妙。
文、圖:麥 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