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兩短看世情
連日講過“二”,今天且說“三”。三是一個數字,在樂律方面也有“三”,而以阿拉伯文書寫,是為“3”,其音為“Me”。記得兒童時的“歌仔”:“Do-Re-Me,飛機師;Me-Re-Do,痘皮婆。”自從有了牛痘疫苗之後,“痘皮婆”絕跡。但願“奧密克戎”也像天花一樣絕跡,善頌善禱。
講到“三”之數在樂律中的故事,見諸《國語 · 周語下,景王問鍾律於伶州鳩》:“王將鑄無射,問律於伶州鳩。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官軌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
《周語》這段記載,謂景公打算鑄造一口音律為無射的大鐘,於是向樂官州鳩詢問音律。州鳩回答說:“律呂是用來產生音階和制定法度的。上古時,神瞽考合中和之樂音,度量律管,然後制定樂理,以此度量音律,核準鐘罄,並作為百官行禮作樂的規矩法度。律呂的產生,是用象徵着天地人三才的《三分損益法》,平均、調和、節制而得出六律,然後再間之以六呂,終於形成十二律呂,這十二,正是一年之中月份的數字,是天之道也!”
前面說過律呂的產生,象徵着“三才”。《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而《三字經》也是以三字為一句的。其中有“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又“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又“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又“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又“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光從“三字經”看歷史,有不少與“三”有關連的,特別是“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這段歷史,三百載而稱盛世,令今人羨慕不已。我並非厚古薄今,但回首漢唐,今天想有“三茶兩飯”也頗成問題。冷眼看世情,正如《農諺》所云:“三朝大霧一朝風,一冷冷彎弓。”世態風雲詭譎,環境“三尖八角”,人們如坐“三腳櫈”上。人世間總有“三長兩短”的。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