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讒
關於“二”字典故,據所知有“二桃殺三子”,典出《晏子春秋 · 諫下》。桃,當然是鮮果,這是毒桃嗎?當然不是。這是古代名相晏子的陰謀。晏子名嬰,諡平仲。他博文強記,通於今古,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親,歷史上都稱譽有加,未聞有譭之者。不過普天之下是沒有完人的,作為一個政治家,又豈有不耍陰謀?“二桃殺三子”,正是他以兩顆鮮桃殺死三名勇士的故事。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這三人都是武夫,徒有膂力,不懂禮節,由於晏子經過他們三人面前,那三人不但不起而示敬,不知他就是當權的宰相,又是他們的上司。晏子入見景公說:“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可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人謂丞相肚內可撑船,萬料不到晏子的胸懷如此狹隘。他教景公以兩枚鮮桃賜給三位勇夫,不是教他們分桃,而是令他們三人爭桃。如何爭?是論三人之功力,誰是勇者誰食桃。估計他們必因爭功鬥勇而自相殘殺。
公孫接第一個站出來,詳述自己的“威水史”,隨即拿起桃;田開疆又站出來說自己曾勇敵三軍,也伸手取桃。不過還有古冶子,他渡黃河,進中流,潛水底斬黿頭,抓驂尾。確實勇冠先前的公孫接、田開疆。前二者聞言,承認力不如人,拔劍挺身而自我了斷。古冶子說:“兩位均為桃而死,我豈能獨為桃而生,可謂不仁。”說罷把二桃放下,刎頸自殺。結果三人都自殺死了。
蓋棺論定,三勇士有明爭而無暗鬥,敢於認輸,勇於成仁,不施詭計,不耍陰謀。李白詩云:“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詩題曰“懼讒”。讒者誰人?心照!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