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4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經科局倡澳企開“微店” 產銷內地
研究調整青創援助 涵蓋深合區
後台電子化倘添食 擬擴資助範圍
穆迪維持忠誠澳門A3評級
內地首月吸收外資千億增逾一成
國貨弄潮 搶駐Z世代化妝包
(一家之言)多渠道採購 平抑物價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2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家之言)多渠道採購 平抑物價

春 耕

    多渠道採購   平抑物價

    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確診個案屢創新高,作為本澳糧油食品及日常必需品的重要轉運點,或影響輸澳物品的穩定性。

    澳門自然資源貧乏,絕大部分生活必需品依賴進口。其中鮮活食品如蔬菜、鮮肉、禽類等,由內地供應來澳;凍肉、糧油食品及日用品主要從海外採購運至香港,再轉運來澳。縱使疫情多變,各界仍努力穩定供澳物品,把對民生影響減至最低。

    近期香港疫情嚴重,一度有傳或將“封城”,本澳供應商即時未雨綢繆,呼籲業界增加貨品儲備量,並向政府通報,共同應對或可能出現的危機。全球疫情發生兩年多來,供應鏈壓力有增無減,貨運價格水漲船高,港口關閉或堵塞,導致運輸時間不斷延誤,部分遠洋貨品不時見短暫缺貨。

    據供應商反映,由於貨櫃滯留情況嚴重,遠洋海運運費年內升數倍。即使業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行消化成本,以保障物價穩定,但亦非長久之計。當成本增至無法承受時,只能轉嫁消費者。

    過去經濟景氣時,幾乎全民就業,普遍居民連年加薪,通脹壓力相對輕微。惟近兩年經濟低迷,失業率攀升,部分行業無薪假持續、開工不足,收入驟減,物價輕微變動即引起不安,消費更為審慎。為保障物價穩定,除官商通力合作,消費者亦不妨轉變心態,接納來自不同貨源地的商品,給予供應商更多採購選擇。

    目前內地疫情保持穩定受控,各行業生產活動早於前年陸續復工,經濟持續好轉。國貨以“性價比高”聞名,質量不斷提升。尤其近年內地國貨抬頭,不少有消費能力、對質量有要求的年輕人也被國貨品牌圈粉。倘供應商引入適合本澳市場的國貨作為替代品,增加選擇,並有助開拓貨源。

    此外,現時本澳鮮活食品主要由內地供應,運輸較少出現延誤,未來不妨擴大採購更多內地生產的日用品及食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既可以分散因疫情反覆帶來的風險,亦可減省運輸成本,穩定物價。

    春  耕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