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進口貨品檢疫與消毒
市署嚴守食安第一關
【本報消息】鄰近地區疫情反覆,除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外地進口的商品亦潛在一定風險。有鑑於此,市政署再進一步加強物流業界的防疫工作,嚴謹把好食品安全第一關,保障民生用品安全。
市政署食品安全廳長張桂達表示,入境澳門的貨品一向需要跟隨特區政府的防疫指引,自二〇年中起,便開始對需經冷鏈物流的進口貨品進行消毒及抽檢工作,採取嚴格的消毒和檢疫措施,並根據現時的疫情情況,進一步加強進口貨物的檢疫,如冷鏈的鮮活食品及水果等,將疫情風險減到最低。
冷鏈食品外消內測
除抽樣調查外,市政署還會對進口的冷鏈食品實行“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即所有進口的冷鏈食品,都需要逐箱逐箱進行消毒和檢測。為節省人力資源,市政署在今年年初引入了兩台全自動的消毒設施,消毒機器內置六個噴嘴,全方位對貨品進行消毒,確保產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水果類貨品的包裝和冷鏈食物的包裝有所區別,比如是開口或孔型的包裝,如果同樣使用冷鏈物流的消毒工序,如噴灑等手段,有機會令其加速氧化或受到污染。為有效消毒,工作人員需要使用人手抹擦的方式,為其進行外包裝的消毒程序,雖然增加了一定人力負擔,但為了居民安全,付出都是值得的。
確認安全才進市場
現時貨物入口澳門需要經過嚴密的檢疫鏈,貨物首先需要經過一至兩個小時的消毒時間,再以“留滯待檢”的方式,安置貨物後等待數小時的檢疫結果,確認“零風險”後才能流入市場,走進家家戶戶。
為保障物流從業人員的安全,當局於本月廿四日開始,要求所有的冷鏈物流從業員,增加核酸檢測頻率,從“七日一檢”變為“三日一檢”,並且鼓勵從業員接種疫苗,徹底建立安全屏障。
張桂達認為,雖然在嚴格的檢疫程序下,貨物的運轉速度有所減緩,但是能夠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令合格、安全的商品流入市場。同時,他呼籲消費者在食用所購買的食品前,務必進行二次消毒,減少食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