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 尊重 共融
——欣賞澳門五宗教音樂會
去年十二月五日“以音樂的融合”共慶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二周年,在澳門百老匯劇場迎來本澳五個宗教團體合辦首場“五宗教音樂會”——佛教、天主教、道教、巴哈伊教、基督教齊聚一堂,為澳門的觀眾帶來各具特色卻又和諧共融的精彩演出。這不僅是宗教間的交流、為澳門祈福,更是通過宗教音樂讓人們拉近距離、團結在一起。
澳門是一座中西文化結合的城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不僅存續着中國傳統文化、又有着西方傳入並發展的文化與宗教。在澳門的儀式音樂中,包含着西方文化的藝術特色,而且又與澳門本地的風俗人情相結合,譜寫出碩果纍纍、具有高質量、易於傳唱具有影響力的廣東話宗教禮儀。就音樂而言,無論宗教、世俗、中樂、西樂都有着各自領域上的多元、資料傳承豐富、現實表現多彩且蓬勃發展。
澳門民間的佛教信仰與內地一樣歷史悠久,佛教音樂團的團員除了信眾,亦有澳門觀音堂(即普濟禪院)的僧侶,開場為觀眾帶來在佛教界廣為流傳的《般若心經》,短小但精髓,雖然只有木魚與銅鈴伴奏,但最本質、脫俗地唱誦出最虔誠的祝福,為本場音樂會拉開帷幕。不同《心經》風格,有着“佛教精神、義理之歌”的《三寶歌》由澳門長虹音樂會伴奏、澳門佛教音樂團及宗鑠法師領唱,演繹給觀眾耳目一新、意境亦悠然而不同凡響、點亮現代人心燈的作品。這首《三寶歌》是由“人間佛教”的提倡者太虛大師作詞,筆者從歌詞感受到詞意的深遠遼闊、莊嚴美妙,並弘揚“捨己利人”共創美好生活的願景;並由弘一大師(李叔同)譜曲,融合笛、琵琶為點睛的協奏,加上領唱者清新的演繹、合唱團的美聲合音,更顯婉轉流暢、綿密有力、聲聲體現對佛、法、僧的虔誠禮讚。
以葡萄牙人為主信仰的天主教,在十六世紀已傳入澳門,在二十世紀得到居民廣泛理解和認同。本場音樂會的澳門座堂聖樂班為天主教的一小型禮儀合唱組,為觀眾們帶來廣東話、拉丁文、英文的五首天主教禮儀音樂歌曲。廣東話無伴奏三聲部混聲合唱《我靈渴慕上主》,感情的抒發歌頌天主的真誠、發自內心的清唱,描繪出對上帝的渴慕。如澳門天主教文化協會主席李斌生主教在音樂會前的致辭一樣:“聲樂是一個建築的橋樑,唱歌更是雙倍的祈禱,以音樂的力量來傳遞美的信息,共創和諧。”由澳門座堂聖樂班及澳門教區聖樂團帶來流行於港澳——鄧思恩神父的《耶穌我信你》,雖然樂曲短小但實為經典的詩歌風格,作品又加入童聲合唱演繹,通過美妙的歌聲亦為居民帶來祝福、祈禱平安!
澳門的道教科儀音樂雅俗共存,不僅兼容正一派與全真道樂的音樂特點;又作為嶺南地區民間文化音樂的“活化石”,保留民間民俗的音樂風格文化。澳門道樂團搶救整理百首科儀曲目、研究出版道樂書籍,從幼兒開始培養學習中樂、推廣道樂。讓澳門道教音樂不僅存在於廟宇法會,更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登於舞台之上。《禮斗組曲》是道教吉祥科儀,祈求蠲除願款、紀籙善功、赦釋愆非及保安身位,為澳門祈福。參與演出的澳門道樂團,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亦有坐凳子雙腳點不及地的小童,雖然年紀相差幾十歲,但都懷着一顆虔誠、認真的心參與演奏。亦讓筆者欣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繼有人!
作為世界性宗教中最年輕的宗教——巴哈伊教,誕生於十九世紀的波斯地區,距今僅一百多年的歷史,在二十世紀中期,巴哈伊教已經傳入了中國和澳門。阿博都 · 巴哈生前對中國表示過極大的興趣,他說:“中國,中國,到中國去!巴哈歐拉的聖道一定要傳到中國。”他還說:“中國有着偉大的潛力”、“中國是屬於未來的國家”。在澳門回歸祖國後,澳門巴哈伊教仍然繼續蓬勃發展。雖然還是有一些澳門居民對這個年輕的宗教有點陌生,但是巴哈伊教用其“年輕”的流行音樂表演方式宣傳“人類一體”的教義。一首《We are one(我們都是一家人)》輕快的節奏、琅琅上口的旋律、輕鬆的氛圍,讓巴哈伊信仰與“世界大同”聯繫起來,“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用英文唱出“我們是一家人”的團結之歌,傳播感染着現場每一位觀眾。
澳門的基督教會(新教)雖不及澳門天主教音樂文化傳入和延續的歷史悠久,但是它在澳門近代歷史上都有着亮眼的發展:不僅在澳門廣泛傳播的新教教義,也在唱詩活動中的音樂風格融入本土特色。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聯合詩班及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及小學合唱團為大家帶來的“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願主賜福保護你)用美妙的合唱祝福平安,雖然短短一首樂曲,讓筆者的心靈感受到無比熱情和溫暖。“伴隨着合唱團富有張力的歌唱效果,感受到音樂無分國際及語言界限,冀以音樂傳遞宗教精神、昇華心靈的交流。”聖公會澳門傳到地區總幹事范錫強表示。
在本澳五個宗教團體合辦首場五宗教音樂會中,佛教、天主教、道教、巴哈伊教、基督教演繹多首普通話或廣東話的曲目。這說明宗教在中國地區蓬勃發展的同時,儀式音樂在澳門的本土化的繁榮發展與共融性。引用作曲理論博士、對澳門音樂文化研究作出卓越貢獻的戴定澄教授的專著《二十世紀澳門民俗與儀式音樂研究》一書:“澳門的宗教儀式音樂,既包括了學界所定義的‘中國傳統儀式音樂’(Chinese Ritual Music),如道教科儀音樂、佛教誦經音樂(唱誦)等,也同時包括了以葡萄牙為代表的西方自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就開始傳入澳門的天主教禮儀音樂(Liturgical Music),其中包括了大量本地獨創的作品,及同樣在澳門頗爲興旺存在的基督教崇拜歌曲等。儀式音樂的豐富表現狀況,正正說明了澳門這個華洋共居、中西交融、古今同在、多元音樂交相映和的城市所存在的文化現實。”
在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二周年之際,五個宗教團體懷着一顆虔誠之心——用音樂傳播宗教的信仰“美好”、與對澳門對祖國深深的祝福。音樂雖稍縱即逝,但這場音樂會的意義留給我們:澳門宗教團體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文化現象,用音樂弘揚和平、大愛、共融、團結。今日齊聚一堂雖中西文化宗教教義不同、中樂西樂的奏樂表演形式不同,但共同的都是懷着交流之善、共融之美、愛國之心!
王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