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力量
朋友給我發來一段音樂,讓我做好心理準備,並說可能不是我能接受的風格。歌曲名為《癌》,屬於人聲實驗音樂。
這是一段聲效非常顯著的音樂,開始如碎雨砸地的背景音演變成慢火油鍋熬煎的鋪墊。人聲進入後,一層一層渲染,遞進了痛苦與難捱的感受,卻又在崩潰的邊緣試探傾聽者的忍耐底線。類似昆蟲羽翅掙扎發出的刮擦聲不斷,一種令人呲牙咧嘴,從四肢百骸的骨縫中滲出的戰慄讓人看見生命正被瘋狂嚙咬,同時,正在掠奪的卻那麼得意張狂……卻忘記和所有相輔相成的結果一樣,生命與依附生命的共同體會一起坍塌完結,一如崩斷的弦。
這段音樂用聲音寫實地勾勒了癌這個物事,像詞典解釋了一個詞彙,並未通過音樂去說教如何向生,如何不需畏死。
入耳後,我只有一個感覺:創作人要善用音樂的力量。
什麼樣的音樂就會給聽眾帶去什麼樣的情緒感染。鼓舞的音樂令人亢奮激動,而類似這樣的音樂會令人緊張沮喪。曾聽說有一段音樂成為禁曲,因令人聽完後自殺,足見聲音加上旋律後的強大。同一段音樂,不同的製作環境也能產生不同的音色效果,產生的聽覺影響也不同,因此,講究的人對音樂的版本也有所選擇。
一個音樂創作人的意識感受在哪個品級所創生的作品境界必然相應,因此,歌也好,曲也罷,所謂的《陽春》與《下里》,不僅僅是難易、受眾的不同,還有對聽眾意識影響力的區別。
我們會知曉哪些音樂是自己喜愛的,卻並不知道哪些音樂是對自己有益的。有一種音樂不存於世卻殊勝非常,便是普門品中提到的“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永恆存在、來自內在,超越世間所有曼妙聲音的音流。這種音流才是真正的“天籟”,滋養心神與靈魂的雨露,只是聽到的人怕會被以為是瘋癲的吧,而想要聽到也需些機緣。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