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舊事今說)千秋橋上望黃渡
(隨筆)包書
(二弦)“盲俠”難敵“春江鴨”
(斷章寫義)“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時代意義
(聲色點擊)老火湯裏的西洋菜
(杏林外史)孱弱的清朝士兵
(古今亂炖)關於書的糾結
(一路向南)“水煮”的健康
(筆雯集)辛稼軒詞中的“虎”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舊事今說)千秋橋上望黃渡

李嘉曾

千秋橋上望黃渡

    十多年前,我家遷至上海嘉定區遠郊的新居後不久,當地行政區劃黃渡鎮便與毗鄰的安亭鎮重組為新安亭鎮,黃渡即成歷史。然而,小區門前的大道卻由綠苑路改為“黃渡 · 綠苑路”,顯然蘊含着某種紀念意義。追根溯源的結果竟使我感慨萬分。

    原來“黃渡”之名與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古人有緣,他叫黃歇。非熱播電視劇《羋月傳》中同羋月青梅竹馬的虛構藝術形象,乃比羋月原型宣太后小二十多歲且無交集的真實歷史人物。輔佐兩代楚王興邦強國,官至令尹受封春申君的黃歇,與魏信陵君魏無忌、趙平原君趙勝、齊孟嘗君田文並稱“戰國四公子”,足見其功勳卓著。

    黃歇的豐功偉績中有一項同今日之上海相關。黃歇原受封淮北(今河南東南部)十二縣,後因齊楚交戰,淮北臨近戰場,為利於加強邊防,黃歇上疏楚考烈王請改封至吳(今滬蘇錫常一帶)。當時吳地尚較荒僻,遷吳十來年間,黃歇組織軍民屯墾造田,興修水利,漸將吳地轉變成宜農宜商的魚米之鄉。

    治理吳淞江是開發吳地的重點工程。此江源起蘇州吳江縣瓜涇口,是太湖水入海的主要通道。因當時滬上大片陸地尚未形成,吳淞江受海潮影響極易淤積。黃歇帶領民眾大力疏浚,終使吳淞江成為航運動脈。沿江適宜地段漸有人居住並發展成集市和港口。黃渡即為其中之一。

    黃渡地處吳淞江中段,河道向南微凸形成河灣,數條河浦交匯而交通便利,較早便有漁民、農夫和商賈到此定居。傳說當年秦楚交戰,黃歇率軍於此渡江北上,百姓便將“黃歇渡江處”簡稱“黃渡”予以命名。唐代中期其上游之青龍鎮已成“海商輻輳之地”,南宋時黃渡市集漸盛而海船往來頻繁,元初便在此設置管轄海上貿易的市舶司。明初又設河泊所大使,專管嘉定、崑山、上海等縣漁政。伸展於吳淞江兩岸的黃渡至清末已然“居民稠迭,屹為巨鎮”。

    二十世紀開始,由於區位偏遠,陸路交通飛速發展而吳淞江航運功能日衰,黃渡漸被上海大都會建設邊緣化。百年歲月消磨,老鎮屋舍陳舊破損,市場冷落凋零,直至九十年代才趕上改革開放的步伐。如今新闢的綠苑路從吳淞江邊向北延伸貫穿新鎮區,兩邊建成村民住宅,開設超市、飯店、銀行、學校,還蓋起高樓,建起別墅。跨越吳淞江的古老千秋橋已經改造成時髦的拱式橋,橋下流水悄悄東去,這還是當年黃歇橫渡的那條江。逝者如斯,千秋一瞬。香樟矗立金桂飄香的綠苑路盡頭,正是百年學府同濟大學,站在火紅色的橋拱下向北眺望,不難想見倒置寶塔形的國家大學科技園雙子樓正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黃歇於公元前二三八年不幸遇難。謹以此文祭奠春申君辭世二千二百六十周年。

    李嘉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