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組合港一港通初具成果
【本報記者廣州電】省發改委黨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近日透露,廣東推進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以及“一港通”區域通關便利化改革舉措,取得了初步成果。
中轉業務支撐港口
朱偉表示,廣東是外貿大省,深圳港、廣州港為全球第四、第五大集貨櫃樞紐港,中轉業務已成為廣東港口吞吐量重要支撐。
原來在廣東的港口,要經過樞紐港中轉至支線港出入境的貨物,需要兩個港口分別辦理轉關、查驗等手續,通關流程較多,貨物在兩個港口特別是樞紐港需要等待的時間比較長。為了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廣東在廣州、深圳率先探索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該項舉措作為推進區域通關便利化協作的創新舉措,已經納入了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重點任務之一。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組合港”“一港通”項目運行線路已覆蓋廣州、深圳、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等珠三角主要港口城市。
據介紹,新模式進行了一年多的試點,在廣州、佛山、肇慶、中山、雲浮等城市的十個內河碼頭運行,進出口的貨物達到兩萬四千個標準櫃。採用“灣區一港通”模式相比傳統的水水聯運、國際中轉等通關模式,通關周期減少三天以上。
組合港再添新成員
在“一港通”模式下,廣州的南沙港與珠江沿江內河碼頭形成“兩港如一港”的一體化操作,廿四小時流轉不停歇,不僅通關時效大幅提升,而且可節省約三成的報關成本。
上年十二月三十日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肇慶新港——深圳蛇口”啟動,肇慶片區“組合港”項目對於提高肇慶片區的物流上下游企業要素流動順暢度,對攜手大灣區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