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0版:體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省體局長:辦好十五運
體壇健兒實戰中成長
巴塞5:4絕殺娛“賓”
十人馬體會反勝獲“利”
多蒙特再輸沙軒“洛”鑊
紐約人三度撕籃網
舞獅練武相得益彰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1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舞獅練武相得益彰

梁洪波

    舞獅練武相得益彰

    舞獅在古時稱為“太平樂”,是我國古代宮廷為皇室貴族提供欣賞的娛樂表演,隨後流傳到民間。獅子被認為是瑞獸,舉凡廟會節慶,都會舞獅助興,成為民間祈福消災的祭祀活動。

    舞動的獅子在北方被稱為“瑞獅”,意為吉祥如意,趨吉避凶。舞獅傳到南方,因“瑞”與“睡”廣州話發音相同,被認為“意頭”不好,故此把“瑞”改為“醒”,因此南方一帶把“瑞獅”稱為“醒獅”。“北方獅”與“南方獅”在形態和技法表現上都有所不同。

    澳門廟會節慶風俗傳統由來已久,一八九五年《鏡海叢報》上刊登神像出巡、舞獅助興等風俗活動,可見當時舞獅在澳門相當流行。一九一四年,柿山傳義堂成立,以花炮會的組織形式進行活動,並開展舞獅。每逢遇有廟會、神誕、節慶等風俗活動,就會出動獅隊參與巡遊和搶花炮。一九二一年,傳義堂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並感到需要增加練武,用以提升舞獅的功力。後聘得李福五加入授武,傳義堂改名為結義堂,李福五成為開山祖師。

    傳義堂是澳門目前有記載最早開展舞獅的社團,改名結義堂兼練武藝,習練者的馬步、身法和體能都得到大大提高,獅藝相應亦得到更進一步提升,舞獅練武相得益彰。結義堂出獅巡遊成為哪咤誕和華光誕重要的組成部分,薪火相傳,延續至今。

    梁洪波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