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藝術感覺”
特殊的感覺是進入文學殿堂的敲門磚,應多去探索他人不曾前往的地方,觀察別人無法看到的風景。(曹文軒)
事故是大事,但不是故事;故事是小中見大,且需要豐富的細節描寫和充沛的情感變化。(張之路)
【摘自:第一期兒童文學創作培訓班(作者現場筆錄),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二○二五年一月六日】
凡人皆有感覺,何謂“藝術的感覺”?曹文軒在課堂上做了生動的解讀。他指出,在完成一件令人厭惡的事情時,普通人可能只感到不爽,而具備藝術敏感度的人則能從中發掘豐富的體驗。除了完成事情的過程,還有面對厭惡的感受,這種敏感是一種天賦。另外,上天賦予的“藝術感覺”還包括苦難,因此,作家應感恩命運賦予的苦難,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生命書寫能力。先天因素雖不可控,但後天的敏感度可以通過知識的積累來提升,例如對社會文化的興趣,以及對環境、動作、表情等細節的觀察能力。
張之路認為,講故事不外乎源於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我們既可以重塑記憶,也可以開發想像。如果說,早上曹文軒的演說讓我們理解了“藝術的感覺”,那麼下午張之路則親身演繹了何謂“敏感”。他的演說充滿故事張力:描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們感受到“文學的承傳與感謝”;在論證“文學需要情懷”時,娓娓道來“買湯匙的故事”:店裡有七隻湯匙,明明自己只想買六隻,卻又擔心遺下那一隻會寂寞,明明不介意老闆不打折,卻因為老闆理解自己“不想讓那隻被遺下的湯匙太寂寞”而欣喜。張之路的演說筆記,雖然不如曹文軒的易記,因為他總是讓我們去感受,似乎不喜歡下結論,但一如他所說的故事技巧:“不給答案卻發人深省。”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