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郊味 · 武俠風 · 成長戲
——談《乒乓男孩》
常見的熱血訓練,常見的化友為敵,台灣影片《乒乓男孩》將之返回小男孩世界,結合運動、成長、鄉郊文化,拍出不一樣的格局。
《乒乓男孩》的戲劇主軸是兩個小男孩夢想成為乒乓球高手,代表中國台灣參加國際賽。見慣見熟的勵志故事,但編劇不隨俗,先將背景設在台中的鄉郊小鎮,小鎮經濟不發達,學校設施簡單,但人與人之間關係密切。兩幕父親送飲料到學校的情節,充分體現出濃烈人情味,同時寫出鎮民的複雜心情,既希望把兒子送到城市求學,但親情難捨,皆是傳統運動影片少見。
兩小孩從死黨、拍檔,再到賽場上成為對手,蘊含着從友變敵的武俠情懷,但小孩怎會是武俠?導演塑造兩孩關係的變化,源於家庭、成長、挫折等眾多因素,擺脫成年人因意見不合而成為仇人的樣板。這刻劃簡單但入肉,因為拖累拍檔、家庭變遷,寫出兩小孩的微妙感情變化,看似幼稚,卻是小孩的真實情感。片末兩人的對話,更能體現稚氣的純真。
這是難寫的劇本,因為編劇是成年人,寫的是小男孩故事,容易墮入成年人角度下的感情中,然而本片保持着稚氣,一切恩怨愛恨皆簡單直接。其中的內心傷感描寫,主要源於單親家庭,一個想念亡母,一個希望母親觀賽,又要面臨搬家,交織出不穩、不快的成長歲月,引致情緒起伏,影響比賽表現。這角度少見而全面,也就是從比賽看鄉郊小孩的成長洗禮。
片中枝節頗多,女同學的高超球技、父母們的友情關係、兩個教練之間的恩怨等,皆有着墨但墨水不足,浪費了。好在編排兩孩在比賽鬥過你死我活的同時,亦有互相敬重、互相了解的一面,呈現小孩在球賽中逐漸成長。那是人際關係的成長,率直吸引,沒有墮入非忠即奸的俗套。彭裕愷與李星緯兩位小演員演得真切可愛,特別是對前路的茫然,讓人信服。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