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揭秘我首型航天飛機
【本報訊】據央視網二十九日消息: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作為我國第一型航天飛機,“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的縮比模型吸引大量觀眾駐足。“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總設計師房元鵬表示,“昊龍”貨運航空飛機是專門為空間站的上下行需求,定製設計研發的一款航天飛機。
補天舟飛船不足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方案,作為中國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總體方案徵集活動的勝出方案之一,目前已獲得工程飛行驗證階段合同。“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自主設計研製,採用大翼展、高升阻比的氣動佈局。在整體設計方案中,獨創採用的機翼整體折疊技術是一大亮點。
“在運輸和發射段是屬於折疊狀態,進入軌道後第一時間展開,一直持續到飛行器落地。”房元鵬說。
對於我國已有天舟貨運飛船,為何還需要有“昊龍”,房元鵬指出,從兩方面說,首先天舟是非常成功的一款貨船,它的載荷比更大,能夠為空間站提供在軌補給。但是它的任務周期較長,對於一些短周期的在軌運輸的適應能力略有不足,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小規模的貨運飛行器,為空間站提供短周期的運輸任務。
房元鵬表示,“昊龍”一般攜帶的載荷重量,大概在兩噸量級,這個剛好滿足空間站三個月左右的物資補給需求,所以“昊龍”執行的任務,就是面向三個月左右這樣的短周期進行的,這樣能夠為空間站提供每年幾次補給。尤其是對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等不能存儲太長時間的,通過這種方式,加上我們自身又帶有一定的冷鏈運輸能力,所以為這些冷鮮食品提供保鮮的條件。
與只具備上行能力的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相比,“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具備下行能力,空天往返、可重複使用。
“我們跟星艦不太一樣,星艦是一個運載工具,它實際上更多是實現預定載荷在空間軌道的投送,而我們是實現具體的貨物運輸任務,它實際上作為載荷被發射入軌的,發射入軌以後,會去主動跟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執行完任務以後我們再從軌道載人返回,實現本場的着陸對我們這款飛行器來說,不是一個難事。”房元鵬說,“‘昊龍’因為空間站在軌對接後,是一個組合體模式運行,我們可以選擇返回的窗口,也同步可以選擇着陸場。我們選擇起飛的着陸場,就實現了本場發射、本場回收,但是這個概念並不是我們飛行器最大的難點,應該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據介紹,“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先搭乘運載火箭發射到預定軌道,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完成貨物上下行輸送後,最後與空間站分離,在無動力的情況下自主返回,在指定機場實現水平着陸。
房元鵬稱,其實這個過程跟航天飛機的返回方式是非常接近的,脫離空間站以後,首先要進行自動離軌,進入再入窗口後開始進入大氣層,飛行器在氣動阻力下會快速地減速,這時候同時會產生很高的氣動加熱。飛行器在熱防護系統的保護下,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來實現精確的能量管理,最後在機場跑道,像飛機一樣進行水平的着陸。
降太空快遞成本
與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相比,“昊龍”貨運航天飛機更加方便快捷,能夠實現低成本高頻次發射,可以將太空快遞的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空間站將來還面臨着十五年以上的運營期,甚至還會延壽,甚至延壽以後會更長的在軌時間,大量的物資補給,整個費用非常可觀。通過我們低成本的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整個空間站的運營費用。”房元鵬說。
按照目前的設計方案,“昊龍”貨運航天飛機長十米、寬八米,不超過“天舟”貨運飛船的一半。為了提高運輸能力,設計人員盡可能增加了“昊龍”貨艙的容積,而為了方便航天員進出取貨,也最大限度提高了貨艙通道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