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多方位培養理工科人才
【本報消息】科學館館長邵漢彬受訪時表示,澳門學生的科學素養位居世界前列,發展科普的目的是培養未來的科技人才,可從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認識科技人的生涯規劃及科學家精神等方面。通過綜合措施,從多方位培養理工科人才,乃至科技強國所需的人才。
激發學生科學興趣
談及如何加強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邵漢彬稱,科學與科技產業緊密相連,科研、科創及科普構成整體生態。發展科普的目的是培養未來的科技人才,因此可讓他們盡早了解科技企業或科技領域所需要的技能和職業發展路徑。首先激發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認識科技人的生涯規劃。科學家的精神亦很重要,讓他們看到科學家走過的道路有時雖然艱難,但最終對特區及國家的貢獻很大。期望通過綜合措施,從多方位培養理工人才,甚至科技強國所需的人才。
身兼科學技術協進會理事長邵漢彬稱,科協自二○○四年起每年都會邀請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來澳進行公開講座,至今已二十年歷史,亦會邀請知名科學家進入本澳校園演講。期望透過講座活動,讓青少年更了解科學家的工作、科研道路,以及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挑戰,以期早日發掘和培養人才。相關講座並錄製成影片,上傳至科學館或科協平台,供有興趣的師生及公眾瀏覽。
航天展品模擬逼真
問及科學館的航天展品,邵漢彬介紹,澳門科學館擁有全球最高解像度的立體天文館,能夠模擬宇宙中的任何空間,近年並增加國家航天的影片,如神舟模型和“天宮”空間站等。提到曾詢問到訪的航天員對天文館影像的看法,航天員評價 “這些跟我們在太空見到的很相近”,表明模擬逼真,希望能燃起公眾的“航天熱”。
科學館的一號展館,重點介紹航天和天文知識,並有鎮館之寶“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的太空服”。 此外,科學館還設有北斗國際科普實驗室,為境外首個獲授權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科普實驗室,能為澳門學生提供科普教育。強調科學館展館的內容將與國家航天科技進步而同步更新,以幫助公眾更了解航天產業,並歡迎居民和學校利用這些資源,共同推進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