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曾意圖侵吞橫琴
一河之隔的橫琴和澳門,幾百年來唇齒相依。因為地理位置相近,以及過去的歷史原因,葡萄牙人過去一度妄圖小橫琴歸屬澳葡當局管治,引發中方強烈反對。
歷史上,橫琴島曾是十字門水道中最重要的泊點,小橫琴與對面山、澳門、氹仔構成內十字門水道,大、小橫琴、氹仔、路環則構成外十字門水道,十字門區域,是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一九一二年葡萄牙人繪製的《澳門及周邊地形圖》將該水道稱為“銀色通道”。
隨着大航河時代開啟,澳門成為東西方商貿往來、文化交流重地,人員流動日趨密集、疾病傳播也日漸頻繁,初期最困擾澳門的就是痲瘋病。一五六八年,賈尼勞神父受葡萄牙國王唐 · 塞巴斯蒂昂之命來澳,於一五六九年在澳門建立仁慈堂、貧民醫院和痲瘋病院。
隨着人們對痲瘋病傳染的恐慌日甚,一八七八年,澳葡政府將六十二名痲瘋病人遷到位於舵尾島白沙欄海灣的痲瘋院,舵尾島即小橫琴。病人的衣食問題直接由澳葡政府負責,並安排專人定期提供食品及衣物。
一八八八年葡萄牙人以曾收養過小橫琴的痲瘋病人為“證據”,妄圖將小橫琴歸屬澳葡當局管治。遭到兩廣總督張之洞和廣州府前山海防軍民同知蔡國楨的強烈反對。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葡萄牙以大、小橫琴有海盜出沒為由,需要他們保護,擅自在大、小橫琴建造兵房,設置官吏、徵收船稅、貨稅,後經兩廣總督譚鍾麟交涉,由清政府償還建築費用,澳葡當局才於一八九九年拆除兵房。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