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聖誕市集親子樂人氣盛
學者:藉優勢以文化謀發展
新華社訪本報加強交流
澳設計監造中式木帆船閩首航
社科會:中國文化出海澳續擔重任
廣中醫藥大學港澳生慶回歸
議事亭前地疑燈飾着火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2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學者:藉優勢以文化謀發展



林發欽


澳門在不同時期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習主席重視中華文化傳承文保工作

    學者:藉優勢以文化謀發展

    【本報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大會上作重要講話,對澳門長遠發展提出四點希望。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發欽有感而發表示,習主席始終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回顧澳門的歷史發展,自十六世紀以來,來華的西方人尤其是傳教士,通過澳門以各種方式將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帶入中國,同時將中國文化傳回西方,從而促成具有近代意義的西學東漸和中學西傳運動。

    林發欽關注到,其中,耶穌會士經由澳門給中國帶來大批西方國家的書籍、地圖、圖畫、藥品,以及自鳴鐘、望遠鏡等西方奇器。例如,早在十六世紀末,利瑪竇到達肇慶後,繪製地圖,製作渾天儀,傳授天文學知識,成為西方天文學傳入中國之始。

    從澳門走向世界

    利瑪竇和徐光啟合作翻譯的《幾何原本》,向中國全面介紹幾何學知識。十七世紀初,艾儒略出版《職方外紀》,為我國首部介紹世界地理的書。湯若望用中文著《遠鏡說》,成為西方光學傳入中國之始。耶穌會士進入中國內地後,還大量收集、翻譯中國的經典著作,編寫介紹中國的書籍,繪製中國地圖,或出版後寄回歐洲,或寄回歐洲出版。利瑪竇和金尼閣分別把《四書》、《五經》譯成拉丁文,在西方產生廣泛影響。

    林發欽說,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就是從澳門走向世界。一八三九年,美國人在澳門創辦“馬禮遜學堂”,這所洋學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代改良思想家容閎和中國第一代西醫黃寬就是馬禮遜學堂的高才生,並成為我國最早的一批出國留學生。容閎入讀美國耶魯大學,被譽為中國留學生的先驅。

    倡善用文史資源

    歷史經驗表明,澳門的確在不同時期均扮演重要角色,為國家和世界作出獨特貢獻。習主席昨日發表的重要講話,既是對澳門歷史作用和文化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澳門未來發展的美好期盼,具體指明澳門要用好中西薈萃的文化優勢。建議澳門應從歷史發展中找到優勢,以文化謀發展,致力將文史資源轉化為文旅資源,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開闢更寬廣的實踐路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