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
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故事多半悲劇收場,內容不是一腳踏兩船就是出軌。為美化動機,總講得自己多麼壓抑多麼慘烈,而突然亂入的某個誰,就似是孤海明燈照亮了世界。人在這狀態,眼望前方就是一片光明,覺得勇敢踏出那一步,所有愁雲慘霧都會散開。會搞出這種“大頭佛”的人,大概率就兩個類型,一種是下半身思考,口裡談情,實際上就是以把對方騙到床上為最終目的。這種故事高潮過後,關係迅速退潮,甚至還可演一幕浪子回頭的煽情戲惹觀眾咬牙切齒。而以上情節,最易發生在從事高壓力工作的人身上,因他們需要通過兩性關係減壓。
另一種則是戀愛腦上身,渴望浪漫,享受愛和被愛的過程。他們通過愛情多巴胺刺激精神力、提高創造力,創意產業裡面最多這類人,特別是當他們創意枯竭之時,他們對愛情就特別有需求了。
人生苦短,需要生活衝擊是常情,但很多時這種互動在潛意識裡面是以利益主導,並非那種天真、純粹的愛。隨着年齡漸長,我覺得那些簡單純粹的愛,其實帶着更多更高層次的個人犧牲,有更加周全的考慮和設想。到了那個程度,基本上也就不會有甚麼事真實發生了。心裡想的全數留存在腦內,喜歡一個人,變成純然的個人感受,可以完全不涉及到真實發生的任何事。我越來越對這種“思想的漫遊”表示敬意,而這樣的神思一樣可以帶來生產力,就像納博可夫寫《蘿莉塔》,至少我認為對作者個人生活、對他身邊人的傷害程度會比較低。
盲木崇拜某人、對某些事深信不疑,估計也一樣。當過度美化一切,隨之而來往往是不理後果的行為,只會對世界帶來傷害。為了世界和平,我選擇心照不宣,也建議戀愛腦們少說少做,簡簡單單,不要再給社會添煩添亂了。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