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過年
冬至,乃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十二月二十日前後,這一天太陽經過冬至點,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逸周書 · 時訓》:“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東京夢華錄》謂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所以俗語有謂:“冬大過年。”所謂“大”,指其隆重也。
接着冬至之後就是西方的聖誕節,這個節日相當隆重,中國人有謂這是“老番冬”,即是說這是西人的“冬至”。事實的確如此,比起過年,這日子的歡樂氣氛不是以日計,是連續逾一個星期。中西相比,始終是中國人的“年”(春節)較為有歡樂氣氛,原因是這是農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難得幾日休閒。雖謂“冬大過年”,畢竟還是過年的氣氛濃郁。
為甚麼有“冬大過年”之說?大概小孩子初入學都是以“冬”為適當日子,所謂“開冬學”,並非後來學堂的“春季始業”或“秋季始業”。陸游《冬日郊居》詩:“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自注:“農家十月,乃遣弟子入學,謂之冬學。”徐特立《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學說》:“邊區淳化縣的冬學教員,就把一村子攔羊娃娃組織上來,在攔羊時分組教學。”
記得開冬學那天帶備芹菜(象徵勤力)去見老學,他唸幾句《三字經》:“光於前,垂於後,揚名聲,顯父母。”其實這幾句是唸給學生父母聽的,是甚麼意思?我聽不懂,相信父母也不懂,只是他照教如儀。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