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中的不協調
昨天提過亞視曾發生過藝人集體甩底宣傳活動的嚴重事故,類似事件在過去的亞視時有發生,只不過情況如此惡劣的則甚少。之所以發生集體甩底事件,其實正反映當時的藝員並不曾對亞視有所顧忌;而在集體甩底事情發生後,有份出席活動的公關部員工曾向高層反映事件,但最終沒有任何藝員受到責罰,在在都是反映了當時亞視制度的不健全。缺席宣傳活動的情況存在已久,只是亞視卻從沒有給予過嚴厲處分,致令該台的紀律無法得到改善。
事實上,當年亞視的制度一直欠佳,甚至可以認為正正是制度上的不健全才令亞視提早玩完。如申請廠房拍攝,名義上雖然有專屬部門統籌負責,但部分監製為了貪方便及希望獲得較大的設備、較好的廠房,故而親自向有關部門申請,因為當其時的亞視沒有劃定廠房分配的比例,是以出現了先到先得的情況,如果遲了申請就只能分到較小的錄影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亞視已經常常兩劇同時開拍,兼且又極有可能是同期推出,換言之兩劇都要爭取拍攝的時間;但正因為出現先到先得的情況,令到監製們覺得在廠房調配上有失平衡,甚至會遇上不公平對待,有時更可能二三線劇霸佔了最好的錄影廠,反而重頭劇只得在細廠開工。
另外,亞視當年對道具保存也有很大的問題,一位亞視昔日編劇便曾訴說過許多道具會不翼而飛。如有次為拍劇需要買了許多新的燈飾及多部新電視機,在完成拍攝後便移放到倉庫,之後當發現需要補拍同一場景,正準備提取之前購買的燈飾及電視機時,卻發現已經全部不知所終,事情到了最後自然也是不了了之。原因是能接觸到道具倉庫的人實在太多,總不可能全當作嫌疑人物看待。
現今回望亞視當年不獲續牌,原因未必只是單純的財政危機,而是在制度化上一直存在許多的不協調與漏洞,才令亞視一步步遠離電視牌照。
娛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