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門學”與回歸歷程密切相關
澳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澳三文獻列世界記憶來之不易
八板塊緩衝區彰澳中西魅力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門學”與回歸歷程密切相關



林廣志


“澳門學”與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進程密切相關


“澳門學”涵蓋社會方方面面

    不同文明互動相生   中西文化美美與共

    “澳門學”與回歸歷程密切相關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澳門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林廣志表示,回歸祖國廿五年來,“澳門學”研究也更聚焦於如何將澳門在過去數百年中,促進中西文明交流交往的經驗總結出來,為推動全球文明交流互鑑發揮獨特價值,回應國家對澳門的殷切期待。

    回歸以來,澳門學術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外文明互鑑領域持續辛勤耕耘,取得長足進步。近日,澳門評選出回歸以來文化事業發展“25年25事”,“‘澳門學’學科建設取得新突破”也成功入選。這既體現驚艷於世的澳門中西文化薈萃優勢,也是在國家和特區政府支持下澳門學術界拼搏奮鬥的新成果。

    林廣志表示,提出“澳門學”,與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進程密切相關。一九八六年六月三十日,中葡雙方在北京開始了關於解決澳門問題的談判,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就在這一年,在澳門回歸祖國的熱烈期盼中,本土學者倡議建立“澳門學”,即引起海內外學者廣泛關注。“澳門學”的提出和研究,喚醒澳門人的地方意識和文化自覺,團結起海內外,尤其是澳門和內地的廣大學者,為澳門順利回歸祖國營造文化氛圍,奠定學術基礎。

    結合歷史現實

    學術界普遍認為,“澳門學”是一門以豐富的文獻檔案、文化遺產為基礎,以不同文明交往、交流及其成果為對象,探尋文明互鑑歷程及其規律與效應的綜合性、國際性學科。其中,“以澳門為平台的中外文化交流互鑑”成為澳門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目標;“歷史闡釋”與“現實關懷”相結合,既重視梳理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鑑,又關注當代澳門社會文化發展的走向,成為澳門學的學術內涵與學術使命。

    林廣志指出,在澳門看到的,是中西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新景觀;在澳門看到的,不是不同文明之間的“血與火的洗禮”,而是不同文明之間接觸、認知乃至和諧相處和創新發展的新形式和新成果。“互動相生”作為澳門學的學術範式,是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以中華文化的創新性為動力,探討不同文明在澳門“互動相生”的發生、形態和特質,以澳門為樣本,描繪人類文明互動發展的可能模式,開闢不同文明和諧相處的可能道路。

    澳門學新突破

    “澳門學”的學科建設能有“新突破”,得益於澳門回歸祖國、“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在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之際,學術界對“澳門學”的未來充滿信心。

    林廣志認為,應堅持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持續推進“澳門學”學科建設,加強人才培養,深化對澳門作為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典型案例的學理研究,以豐碩成果推進澳門“一基地”建設,為“一國兩制”新實踐、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世界人文交流與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貢獻智慧和力量。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