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首十一月用水量升6%
(新聞小語) 優化資源 善用社區醫療
自來水籲舊樓修護供水系統
今降溫最低14度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 優化資源 善用社區醫療

夏耘

    優化資源  善用社區醫療

    衛生局表示,通過優化管理,專科初診輪候時間已縮短至平均三周左右,較一九年大幅下降。去年澳門居民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八十三點一及癌症標準化五年相對存活率,均位於世界前列。澳門居民健康水平上升,得益於完善的醫療體系,以及覆蓋率高的醫療福利政策。

    踏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持續增長,人均壽命延長,意味着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步上升。按統計資料顯示,去年醫院門診求診人次增加百分之一點三至一百九十五萬,初級衛生護理場所的求診人次增加百分之二十點九至三百七十八萬人次,私營診所及政府醫療機構亦分別增加百分之廿二點九及百分之十四點六。數據反映居民對於政府資助社區醫療機構的服務需求殷切。

    衛生局通過購買服務或資助,與社區醫療機構合作多年,包括提供免費醫療服務如西醫門診等,既為公立醫院候診分流,減輕公立醫護人員壓力,也便利居民就診,成效顯著。然而,資助名額有限,有長者反映以往免費就醫,今年免費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否則便要自費。有意見質疑若當局批給的年度資助名額未能滿足實際需求,導致求診人群回流至公營醫療就診,恐再次造成公營醫療輪候時間增長的惡性循環。

    為更好促進居民健康,衛生局早前公佈《健康澳門藍圖》,致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健康澳門藍圖》提出未來“關口前移”、“資源下沉”,計劃強化公私營醫療機構合作,完善社區醫療衛生工作;“實施資源下沉,從醫院到社區的資源轉移”更是重要政策方向。

    面對居民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更好善用社區醫療服務,增加相關資助服務名額,以分擔公立醫療系統的壓力,有其必要。這需要當局更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如根據各機構過去使用資助名額的實際情況,以及前瞻人口老齡化的醫療需求等評估和分析,適當調整資助名額以回應社會需求,從而令本澳社區醫療更有條件與公營機構分工合力,真正達至完善社區醫療,做到“關口前移”、“資源下沉”等目標。

    夏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