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圍困在家庭的她
惡名昭彰回頭是岸 餘勇可賈一往無前
“玩”出創意音響無限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惡名昭彰回頭是岸 餘勇可賈一往無前

令狐昭


《奪魂旗》的上官靈與羅剎教堂主比試 掌力


黃鶴聲的《仙劍神魔》改編自諸葛青雲的《一劍光寒十四州》

    惡名昭彰回頭是岸    餘勇可賈一往無前

    眼見《仙鶴神針》(一至三集,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大放異彩,玉聯影業公司躍躍欲試,並一改以往專拍粵劇電影的經營方針,先後推出了楊工良的《天下第一劍》(上、下集,一九六一年)和《仙笛神龍》(上、下集,一九六一年)、凌雲的《倩女情俠》(上、下集,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和《魔鏡神珠》(上、下集,一九六二年),其後邀得黃鶴聲執導《仙劍神魔》(上、下集,一九六三年)和《勾魂鬼爪》(一九六三年)等武俠片。其中《仙劍神魔》改編自《一劍光寒十四州》,諸葛青雲正是憑此武俠名篇,開始在群英薈萃的台灣武俠小說界脫穎而出。當時諸葛青雲將所受還珠樓主、朱貞木、白羽等前人的啟蒙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且引入了極不尋常的“逆反”情節作為轉折,使故事的推演得以變化多端,展現出頗有詩意的人文理念與浪漫情懷。諸葛青雲擅長以剛柔並濟的手法寫才子佳人或英雄兒女行道江湖,唯獨代表作《奪魂旗》將故事重心放在新舊“乾坤五絕”①與四個“奪魂旗”的武林爭雄之上,其開場筆法之新穎、營造氣氛之詭秘,以及真假“奪魂旗”之撲朔迷離、善惡難辨,處處扣人心弦,難怪影壇生力軍九龍影業公司與資深導演馮志剛均對它另眼相看。

    《一劍光寒十四州》受香港影人青睞,不是因為其典型的復仇、鋤奸故事或別出心裁的多層式明爭暗鬥,而是惡人回頭是岸的舉措,跟粵語片的主旋律並無二致。黃鶴聲大刀闊斧執行移植工作,無形中構築起港台武俠文化混血的第二塊里程碑。《仙劍神魔》的片名沿襲了《仙鶴神針》和《仙笛神龍》的仙、神對照模式,而行蹤諱莫如深的西門豹則分拆成父、子、女三人。原作中惡名昭彰的西門豹早已改過遷善,化身風塵俠隱南天義;電影版裡他離世多年,兒子從借父之名為非作歹到覺悟前非,女兒為至親自戕贖罪,其曲折跌宕的家庭倫理表徵,乃根深柢固的人倫意識所致。然而少年英豪呂崇文“變性”作呂慧兒(蕭芳芳飾),中壯代俠士慕容剛(曹達華飾)“失去”嚴凝素,兩條愛情線本已煙消雲散;不過南天義被改造成女兒身狄嘯雲(鄧碧雲飾),又要模仿《仙鶴神針》的白雲飛(鄧碧雲飾)般女扮男裝,好讓黃鶴聲前作《花木蘭》(一九六一年)的“同性”傾慕戲碼再度上演。編劇潘焯更不動聲色地省去正邪雙方大量頂尖高手,原著中有世外高人隱身於幕後、由弟子輩出面火拼的佈局,無從顯現。如此變動是為了適應篇幅所限,亦要改變過去總有前輩指引、出手的公式,把江湖紛爭集中在中生代以至新生代的自發自主對決,從而凸顯他們剛正直爽、勇猛果敢、一往無前,這無疑是粵語武俠片意識形態上的大躍進。

    《仙劍神魔》並不存在任何傲視天下的絕世武功,反倒“千毒神魔”的旁門左道每每教人步步為營,毒功的威力和支配性在《仙鶴神針》的基調上進一步成了貫穿全片的核心力量。縱使毒藥的重要性已然超越各種武功,武打設計仍頗具心思,如片首胡震武(石堅飾)欲碎屍洩憤時,使出動畫掌風把屍體從座椅上“吸”到站起來,慕容剛即以動畫掌風阻止,前者馬上出掌把椅子劈成兩半,屍體仆倒在地,一輪凌厲剪接過後,二人在全景下隔空對掌,實力旗鼓相當。這場先聲奪人、別開生面的“屍控”式交手,意念上未知有否受《白骨陰陽劍》(一至二集,一九六二年)的行屍陣所影響。其實黃鶴聲作品向來不乏神怪內容,如《三戰定江山》(一九六一年)倚仗北派功架來表現“九牛二虎之力”,《神燈換太子》(一九六一年)裡能令人產生幻覺的神燈,全靠動畫特技和白骨道具來呈現,而《仙劍神魔》的紫殿龍紋劍雖為武林至寶,可惜粗糙的動畫難以彰顯寶劍的神奇和靈慧。影片的另一特點是歌唱部分遠多於《仙鶴神針》,皆因黃鶴聲與粵劇電影淵源甚深;同年《奪魂旗》(上、下集,一九六三年)則不屑以唱代說,同樣善於拍攝粵劇電影的馮志剛,寧願捨易取難,突破常規。

    馮志剛早於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二年便拍製了不少武俠片,十年後透過《八大女俠鬧江湖》(上、下集,一九六二年)再作馮婦,然後投身到《奪魂旗》的偵探懸疑格局。其時接二連三出現於台式武俠地帶的鄧碧雲,與馮志剛一同力捧反串能手李鳳聲。片中有情有義、餘勇可賈的蒲鏗(李鳳聲飾),跟大仁大勇、足智多謀的上官靈(林家聲飾)互相輝映,可是前者礙於父親的威權,放棄與羅剎教教主潘三娘(鄧碧雲飾)的姻緣。編劇司徒安無意言情,只好忠於原著的高手雲集局面,同時讓左道旁門比《仙鶴神針》和《仙劍神魔》更多樣化,力量卻不至於壓倒一切。全片充斥着新意欠奉的舞台對拆,唯有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動畫和剪接,始見掌風和劍氣的殺傷力。例如上官靈與羅剎教第二位堂主隔空比試掌力時,動畫式的內功令鼎離地懸浮,在兩人之間往復推移,前者的出掌姿勢恰似國術中的蝴蝶掌,設計甚具創意;直至他跟第三位堂主決戰,對方以動畫劍氣在他身後的牆上刺了一個梅花圖案的洞,形象地表達出梅花劍法的詩意。總而言之,文武雙全的馮志剛強勢回歸,既增強了同業對改編“去歷史化”的台灣武俠小說的意欲和信心,也引來吳回和莫康時兩位大導過問武林逸事。

    (粵藝武俠片的前世今生 · 四十四)

    註釋:

    ①自金庸開創了“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模式後,諸葛青雲的“乾坤五絕”,即東僧、西道、南筆、北劍、奪魂旗繼之而起,樹立了江湖世界以武排名的不成文慣例。

    令狐昭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