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1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七復康團體探優化無障環境
與會者:社會包容須提升
聾協倡修法消除不合理障礙
視障青年冀無障理念滲透社會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與會者:社會包容須提升



多個領域專家學者、社服同工及服務使用者家屬參與座談會。

    與會者:社會包容須提升

    【本報消息】座談會匯聚立法議員、教授、律師、建築師等多個領域專家學者、社服同工、社工專業學生及服務使用者家屬參與。與會者共同探討無障礙社會在打造幸福澳門中的機遇,旨在持續提升澳門社會的包容性和友好度。

    參與體育受限制

    在服務使用者及嘉賓分享環節,多位代表從親身經歷出發,講述其在無障礙環境中的現況與期望,引發共鳴。在殘疾人士參與體育方面,與會者表示,相對於殘疾人士,智力障礙、精神病康復者參與體育的最大障礙並非硬件設備,更多是來自觀念和偏見歧視,形容“是社會環境氣氛障礙”。政府過去往往以正常人標準要求殘疾人士,忽視其獨特性,導致殘疾人士難以進入競技體育並限制其發展。大眾體育也因缺乏針對殘疾人士的特殊支持和資源投入,使其參與受限。建議政府無障礙參與建構需考慮殘疾人士的獨特性,提供額外支援,使其能站在平等參與的起跑線上。

    手語納教師持修

    教育方面,雖然多數聾及聽障學生能在一般學校就讀,但在溝通和學習上仍存在特殊需求。此外,政府支援申請門檻過高,導致在澳門或外地升學學生難以受惠。由於學生聽力各異,教育單位應為有特殊需求學生提供必須的個別化輔具及資源,包括手語、圖文和無線調頻系統等。此外,部分聽障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特殊學習需求,建議將手語及無障礙溝通技巧納入教師及資源教師持續進修要求,以提供適切的特殊教育支援,確保能平等獲取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與包容。

    在職業培訓上,工作不僅為殘疾人士提供實現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的機會,更是融入社會、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途徑。關鍵是持續提升相關技能。並為其搭建就業橋樑,強化與市場對接,確保殘疾人士順利融入職場,實現長遠發展。

    亦有與會者指出,儘管精神康復者在治療後能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能力,但社會仍存在不理解與偏見。即便許多康復者的行為特徵並未直接影響其社會參與能力,大眾卻往往選擇保持距離,甚至在活動參與上設置障礙,如拒絕獨立參與或要求必須有陪同者,無疑為精神康復者重返社區、融入社會設置巨大障礙,嚴重阻礙其社會康復進程。

    康復者就業困難

    與會者特別提到精神康復者在就業市場上面臨的困境,指出許多工作入職申請均需提交體檢資料,但難保其不因疾病史而遭受僱主歧視或拒絕聘用、續聘。強調當前缺乏有效機制及監察系統保障精神殘疾人士就業權益,不僅影響生活質量,也違背社會公平與包容原則。

    在互動環節,與會者圍繞殘疾人士交通出行、創設友善環境、無障礙設施等議題,提出多項關鍵建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