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4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九月底外僱少859人 疫後首跌
(一家之言)美食IP走向產業化
看好酒店前景 續有本地人入行
零售復甦慢 不急擴張人資穩
公私營工程減 建築外僱續退場
上季建築工日薪升2.3%
永利探豐富旅業多元創新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1月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家之言)美食IP走向產業化

春 耕

    美食IP走向產業化

    以美食打造城市IP,成功火出圈的例子屢見不鮮。澳門獲授美食之都稱號後,一直善用此名片增加旅客訪澳誘因。

    現時澳門豐富的美食元素,更多由民間力量集大成,各顯本領,做大市場。未來要再上層樓,甚至如文旅專家所言,獨當一面做大做強,須從頂層規劃擴大上下游產業,拓寬不同供應面。畢竟產品創新是其中一環,還需其他有力配套,才能打造出綜合競爭力,拓寬澳門美食市場空間。

    食品市場博大精深,由現製現食、預製菜到批量生產的食品工業,都有各自深耕的市場,彼此可獨自發展亦可互為補充。

    澳門不同領域的食品市場,近年不斷擴大。如以堂食為主的餐飲場所,去年有兩千五百家,按年增約七十家,僱員三萬多人,盈收一億八千萬元。這尙未計外賣店板塊。

    此外,旅客來澳買手信是指定動作,去年旅客消費結構中,手信食品佔一成一。亦因旅客量大而拉動零售額,去年中式食品手信零售額逾十六億元,按年飆三倍,高於疫前的十三億七千萬元。由於澳門食品受各方肯定,疊加旅遊業發展,去年澳門製造業收益八十億元中,食品及飲品製造收益佔卅五億元,盈利逾八億。

    觀乎數據背後,卻發現瓶頸。因消費結構及喜好變化,市場對美食要求不斷提升,令市場需求並未一直向上攀,如今年上半年中式食品手信零售額按年下跌逾一成。希望多元創新產品的呼聲此起彼落,並延伸至不同的食品板塊,希望從美食發掘新出路。

    不難發現,從食材創新、營養成份、品質監控到保存等要求,以至產品包裝、營銷到更新設備等,極依賴東主的取向及資源條件。結果市場創新不足的問題顯現,但又未必可單純靠自身解決。

    澳門美食出品受人資不足窒礙發展,如今市場調整的難題,已非單家獨戶所面對,宜從更宏觀政策層面提出發展路向,針對當前發展的堵點、擴展供給側向縱深發展,透過不同政策組合共同把市場做大,樹立澳門美食名片的新形象。

    春  耕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