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城發展 回應出行需求
交通規劃落實“三張網絡”
澳門迎來回歸廿五周年,交通領域發展為社會關注焦點。過去特區政府在公共交通、道路建設和車輛管理等方面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展望未來,面對城市發展、出行需求日益增長,澳門交通規劃將如何應對新挑戰?
二○一一年,特區政府公佈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的十年規劃,目標至二○二○年。期間,政府堅持“公交優先”和“控車輛”政策,巴士線路由六十一條增至八十五條,日均乘車人次由三十七點一萬人次增至六十二點七萬人次;機動車輛總數由十九點六萬輛增至廿四點四萬輛,年增長率控制在百分之三以下,低於先前預測的約百分之五年增長率。
建設立體交通格局
在二○二一至二○三○年交通規劃中,政府考慮到周邊區域交通聯繫、新城建設及人口持續增長等因素,預計全澳日均出行總量將由二○一九年的二百五十九萬人次增加到二○三○年約三百○二萬人次,陸路交通將更繁忙。規劃確立四大目標:改善交通安全與環境、優化交通方式結構、確保道路交通平穩運行,以及提高交通服務滿意度。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高岸峰表示,近年來政府積極完善法律,改善道路及交通設施,整體交通有所改善。道路方面,政府採用立體交通格局,建設多座行車天橋,如東方明珠、氹仔運動場圓形地等,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死結。同時,行人隧道及空中走廊建設也逐步增加,有效實現人車分流,提高通行效率及安全。
落實巴士輕軌接駁
隨着澳門大橋及A2、A3及AB通道的建設,跨區跨島交通將更加便利,為A區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然而,道路經常開挖必然影響交通和居民,道路鋪設質量有待提高。高岸峰希望當局能落實道路協調機制和平台,利用新的道路鋪設技術,持續改善道路質量及穩定。此外,應完善新區交通建設及跨區行人系統,以應對未來出行需求增加。
巴士方面,近年巴士的乘客數量及滿意度均有提升,路線及設備同步優化,例如增加快線、特班車等,提高運轉能力,並引入低地台巴士及無障礙設施。然而,巴士服務已經進入瓶頸,道路難以應付路線及巴士數量增加。隨着輕軌氹仔線開通及東線建設,未來巴士服務要結合輕軌的發展,實現轉乘優惠,鼓勵居民使用輕軌,以擴大交通網絡並分擔巴士運量。
建議的士引入競爭
的士服務方面,近年來通過完善法律,引入車載機等措施,服務質量提升。電召的士增加也為居民提供更多選擇,但疫情後“搭的士難”問題仍然凸顯。高岸峰建議當局持續增加不同類型的士,引入競爭,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居民和旅客的需要。
澳門近年來的交通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與居民期望仍有落差。居民對於經常掘路及交通配套未完善表示不滿,政府需更好落實交通規劃中“三張網絡” (即軌道網、步行網、道路網)建設,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條件和服務。
本報記者 蔡小姍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