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源於青銅器的“鳴金收兵”與“斡旋”
如魚得水
竇蘭泉垿
無序與秩序
嵌合與恐懼
AI的設計風格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1月5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源於青銅器的“鳴金收兵”與“斡旋”

高婉芳


逑鐘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象紋鐃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源於青銅器的“鳴金收兵”與“斡旋”

    中國青銅器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跨越夏商周、秦至西漢共一千五百餘年,青銅器的出現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學界將青銅時代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和更新期,每個時期的青銅器在造型、紋飾及使用功能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時代特性。

    青銅是由紅銅、錫和鉛所組成的合金,其天然顏色為金黃色,被稱為“金”或“吉金”。在流傳的過程中,因埋藏泥土中各種物質侵蝕和氧化,器表長出一層灰綠色的氧化物,也就是現在看到的青銅器顏色。中國青銅器與西亞、歐洲等地的青銅器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青銅器有着最顯著的特徵——禮儀屬性。

    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現正舉辦“吉金耀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青銅器精品展”,展出一百五十件的青銅器精品,青銅器大致可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和樂器。西周早期,周公創立了“禮樂制度”,青銅樂器在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次展覽中展出多件青銅樂器,其中一件展品為流行於商周時期的《象紋鐃》。它因鐃口位置有一對象,清晰可看到長長的鼻子和象牙,故名象紋。鐃身上為獸面紋,眼睛飾雷紋,鐃屬打擊樂器,形狀像兩個瓦片扣合在一起,使用時鐃口朝上置於座中,用工具打擊,其聲音響亮餘音悠長。成語“鳴金收兵”的“金”和此鐃有關。古代軍隊作戰時發施號令非常重要,士兵必須遵守,號令有着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軍事調度信號擊鼓為進兵,鳴金則收兵,意思是聽到“鼓”聲士兵奮力進攻,而聽到“金”的聲音就必須撤退,那“金”是甚麼呢?如前述青銅器又稱為“金”,而銅鐃或銅鉦這類青銅樂器,發出的聲音渾厚遼遠,用作收兵的“金”器最為適合,所以“鳴金收兵”的“金”所指的就是青銅器的銅鐃。

    欣賞青銅器除了可從造型和紋飾進行賞析外,器表上的銘文也甚具研究價值,銘文就是鐫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稱為“金文”,“鐘鼎文”銘文一般記錄戰事、賞賜或祭祀等內容居多。在展覽中還有一件展品《逑鐘》,其銘文就記錄了主人公“逑”因為繼承了其祖輩的官爵職位,獲受命管理四方虞林,此乃屬王室重臣。“逑”製作此鐘以告慰其祖先神靈,並希望後世子孫能永遠寶用此鐘,全篇銘文合共一百二十八個字,記錄了古代社會寶貴的生活信息。

    “鐘”與“鐃”雖然同為青銅樂器,形狀也如兩個瓦片扣合在一起,但不同的地方是“鐘”在奏樂時鐘口向下,以若干不同大小的鈕鐘和甬鐘組合懸掛於鐘架之上,用工具進行敲擊演奏,由於甬鐘是傾斜懸掛,所以在鐘柄上鑄造一個圓形凸起的環稱為“旋”,在旋的位置有一個鼻鈕,稱之為“斡”。“斡”可以穿繩或掛鈎,有了“斡旋”這個配置,沉重的甬鐘便可穩定地懸於鐘架之上,奏出的樂聲就更清晰悅耳。由於“斡旋”發揮了平衡及調和的作用,故“斡旋”逐漸演化成“調解分歧”的意思。

    根據記載,夏禹用九州之銅鑄造九鼎,經朝代更替至周朝,九鼎亦隨之遷至洛邑(現在的河南洛陽),可見青銅鼎在古代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春秋時期,楚莊王問九鼎之重量,表現出有奪取周朝天下之意,由此帶出成語“問鼎中原”,還有“養尊處優”、“ 一言九鼎”、“加官進爵”等成語都源於青銅器。雖然青銅時代的輝煌已成為歷史,但是與青銅器有關的成語和詞彙,還是會活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高婉芳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