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節好戲”
由於“壓軸好戲”,多指戲曲中倒數第二個節目。於是,我把是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最後一場演出,稱之為“壓節好戲”。
雖然時間常常沖淡一切!但一九九四年第八屆的男中音布魯遜的獨唱音樂會;二〇〇一年第十五屆的BBC交響樂團的閉幕音樂會;二〇一六年第三十屆的“再遇卓別靈”等,的確是貨真價實的“壓節好戲”。至今難以忘記,觀眾其時是如何地帶着心悅誠服的心情離開。誠然,所謂“壓節好戲”,也是見仁見智!不過,從主辦方的主觀願望來說,誰不希望音樂節的告別音樂會,能絕對地讓看客們歷歷在念、感荷無量?
今屆音樂節的臨末安排,則是十一月四日晚在倫敦人劇場的“瑪麗莎與澳門中樂團”。
瑪麗莎,據稱是葡萄牙國家級的法多歌手。我們知道,就在十月十六日晚的崗頂劇院,葡萄牙汞動舞團就舉行了一場紀念法多女王阿瑪莉亞 · 羅德里格斯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活動。而對瑪麗莎的崇高評價,則是場刊中所列的“她(指瑪麗莎)繼續了葡萄牙歌后亞美莉亞 · 羅德里格斯的不朽事業……”(亞美莉亞為音樂節大書所譯,與阿瑪莉亞同。)
我先前也沒能預料,“瑪麗莎與澳門中樂團”的入場票很快就一售而光;接着加開座位,仍令遲購票者向隅。票房,的確乃音樂節音樂會是否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參照物。但是,臨場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所謂“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是也!於是乎,最所切盼的是,躬耕法多的瑪麗莎才驚四座,並最所切盼瑪麗莎與澳門中樂團,當然還有瑪麗莎帶來的葡萄牙結他、原聲低音結他等多位樂師相互依存、默契自如地,成為與歌劇《托斯卡》、“利奧尼達斯 · 卡華高斯與阿波羅樂團”、“伊沃 · 波哥雷利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等,同為是屆音樂節之“壓節好戲”!
陳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