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家長啟航協訪社局反映意見
陝澳女法律業者探婦幼權益
財資公會三慶聯歡續育才
青年領袖學習新聞發佈技巧
暨大校友會辦招聘日醫學講座
街總望廈性教育探索屋啟動
拾遺不報須負刑責
自閉症協灣區交流取經
繁促會台北交流銀髮就業
泊車商會訪虹光軒探合作
中總青委訪開心樂園愛心之友
登山體驗助男士放鬆身心
筷子基坊會講座宣防騙
工聯三單位辦哈囉喂變裝派對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3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拾遺不報須負刑責

悅鳴

    拾遺不報須負刑責

    路不拾遺是良好品德,但面對路上財物時,部分人難抵禦心中佔為己有的慾念,墮入法網。近年本澳拾遺不報的案件有所增加,涉案者更涉及長者、遊客及外僱等,均須承擔刑事責任。

    近日接連發生女長者拾獲他人環保袋、內地夫婦與子女遊澳期間拾獲銀包、外僱拾獲智能手錶等據為己有的案件。由此可見,現時部分人法律意識不高,仍心存“地上執到寶,問天問地攞唔到”的錯誤觀念,看到財物易動貪念,構成犯罪。

    要知道,即使他人不小心掉失自己的物品,並不代表可隨意據為己有。倘有人不慎在公眾地方遺下財物,不論現金、錢包,還是手機等,他依然擁有這件財物的所有權。將拾得或發現他人之物不正當據為己有,將觸犯刑法,可處最高一年徒刑或最高一百二十日罰金。

    為此,宜加強全社會的普法工作,特別是針對近年拾遺不報案件較多涉案的群體,多渠道宣傳相關法律,讓他們知悉法律後果,扭轉觀念。鼓勵大眾在拾獲他人財物且知悉有關物主時,應通知物主並將財物返還;若不知悉物主時,便應盡快送到就近警局,讓物主認領,以便失物早日物歸原主,切勿因一時貪念觸犯刑法。

    悅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