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炒作“去風險”抹黑中國
巴西農業部長法瓦羅廿三日呼籲巴西應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對抗美歐保護主義措施。翌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回應,建議巴西應先考慮加入該倡議的“風險”,再作出最終決定。顯然,戴琪這一趟向巴西說教,將中國描述成“風險”的謊言背後,進而維繫美國的霸權地位。
戴琪在巴西聖保羅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期間,建議巴西在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權衡風險”。遭中國駐巴西大使館的有力回擊,中國作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主要順差來源國,怎麼可能是風險,而不是機遇?何況,巴西不需要別人來決定與誰合作,或開展何種夥伴關係,中國與拉美國家正常的經貿合作不應受到第三國的指指點點。
戴琪對巴西的警告,暴露了將巴西作為美“地緣政治後花園”的權力意識形態,缺乏對巴西政府和人民的基本尊重。這已經不是美高官第一次就此指手劃腳了。今年五月,美南方司令部司令理查森在訪問巴西時也曾稱參與“一帶一路”可能損害巴西主權。自二○一三年以來,我國已與一百五十多個國家、三十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沒有一個國家因為加入“一帶一路”而導致“主權受損”。相反,這些美國官員強迫巴西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作出選擇,才是赤裸裸地干涉別國主權。
“去風險”似乎正替代“脫鈎”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階段性新主線。“去風險”聽起來似乎更加“緩和”,然而,以“去風險”替代“脫鈎”,絕不是美國對華政策的轉向,而是充斥着美國政策制定者為在對華戰略競爭中謀求更大收益、實現“競贏中國”戰略目標的深層盤算。美國之所以要用“去風險”替代“脫鈎”,是因為意識到傳統的“脫鈎”已行不通。
美國所謂的對華“去風險”,實際上是企圖把中國與“風險”劃等號,誘拉甚至脅迫盟友跟隨美國的對華政策,進而維繫美國的霸權地位。從貿易制裁到技術管控,再到投資限制,以至最近脅迫加拿大和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等,美國逐漸將圍堵中國的觸手伸到各個領域。以芯片為例,美國此前限制了對華高端芯片出口,並聯合日本、荷蘭等國就芯片設計軟件、製造工具、關鍵材料等實施對華出口管控,拜登政府的對華策略已經從“小院高牆”轉為大面積圍堵。
戴琪是次“教導”巴西,清楚地看到美國歷來將拉丁美洲當作其“後院”,極力阻止他國進入。隨着拉美各國的自主性增強,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開始與中國等合作,並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如今,中國已成為巴西、智利和秘魯等國的頭號貿易夥伴。作為南美最大的國家,巴西若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中巴關係中的大事,對拉美來說更是標誌性事件,也是風向標;美方挑撥離間,渲染風險,炒作威脅,都是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