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
未到十一月,不少電商平台的“雙十一”購物狂歡活動已搶閘分階段推出,市面收件點、代收點的包裹堆積如山。看似是經濟活躍的繁榮景象,背後可能是對環境和生態的沉重負擔,事關每一次交易、每一件商品,從生產到包裝,再到運輸,均有機會產生消耗和排放。所以理性消費,也是為保護地球環境出力。
近年越來越多消費行為由線下轉到線上,各類電商平台大行其道,每年的購物狂歡活動造就數以億計的交易額,為各地社會經濟貢獻巨大,亦帶動相關產業崛起。近年時興的短視頻平台、直播平台等不遑多讓,紛紛加入戰團,分享紅利。
但回頭看看,每年“狂歡”期間收穫的“寶貝”,有多少件是真正需要,又有多少只是貪便宜,或為買而買,為“滿減”而買。各式商品經消費者手指輕輕幾按,不久就送到府上或收件點。試想不論價值多少的商品,難免需要包裝,人們拿到手的包裹,動輒用到膠袋、防震物料、紙箱等包裝,不少物料在自然界中難以完全分解,危害很大。
近年氣候暖化嚴重,國際社會、國家政策均重視環保,控制排放。作為消費者,只要三思而後“買”,理性消費,也是為環保出力。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