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瓦羅蒂的開悟
高音C之王帕瓦羅蒂離開我們雖然已經整整十七年了,但是他那粗獷的身影,仍不時地閃現在我的眼前,他那渾厚的歌聲,仍不時地迴響在我的耳邊。
那天,我在重播他的歌聲、瀏覽他的事蹟時,偶然在一個材料作文題庫中,發現了他中年時期的一段往事。
三十歲那年的初夏,帕瓦羅蒂應邀來到法國里昂參加一個演唱會。他提前一天趕到了里昂,晚上就住在歌劇院附近的一個小旅館裏。
為不影響第二天演出,旅途勞頓的他便早早地睡下了。可是沒過多久,就被隔壁房間傳來的嬰兒啼哭聲吵醒了。他本想等那哭聲停息後重新入睡,誰知那孩子竟然一直哭個不停。帕瓦羅蒂儘管用被子蒙住頭,但那哭聲就像有魔法似的,仍不斷在他耳旁縈繞,這讓帕瓦羅蒂十分苦惱。
就這樣被折騰了將近半個小時之後,他只好披着被子在地上散步,心中祈禱着孩子的哭聲能停下來。可那個孩子根本沒有停的意思,而且每一聲都跟第一聲一樣洪亮。無奈之下,帕瓦羅蒂索性就把孩子的哭聲當作歌聲來聽。
這樣一來,反倒讓他佩服起這個孩子來:我唱歌超過一小時,嗓子就要沙啞了,可這孩子的哭聲卻依然嘹亮?難道孩子啼哭有什麼門道嗎?這麼一想,帕瓦羅蒂立刻興奮起來。於是便側耳聆聽,悉心琢磨了一番。
帕瓦羅蒂發現,嬰兒在啼哭過程中,發聲高到一定程度時,會把聲音拉低,啜泣一會後再次上揚。這樣一來,就不會破嗓,就能一直保持洪亮。
這個發現,讓帕瓦羅蒂霎時明白過來。卻原來,嬰兒啼哭並非全用喉嚨發音,哭聲接近破嗓的臨界點時,就會把聲音拉回來,改用丹田發音。記得我帶小孩子時,也曾發現過這一現象,嬰兒啼哭由高音轉為低聲時,肚子會一鼓一鼓的,但不知是什麼緣故。
帕瓦羅蒂又聽了一會兒,覺得頗受啟發,於是也學着用丹田吐納,慢慢地掌握了這一發音訣竅。第二天演唱會上,他的歌聲高亢時如黃鐘般宏亮,低沉時如大呂般渾厚,飽滿的聲音征服了觀眾。
帕瓦羅蒂的開悟,不僅讓我們懂得了處處留心皆學問,壞事可以變好事,而且也讓我們明白,凡事都會有起有伏,兩個高潮之間必然會有個低谷。因此,說話辦事都要遵循客觀規律,掌握唯物辯證法,該高調時高調,該低調時低調,從而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成為人生贏家。
王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