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饅頭
每次去看母親,都會帶些零食,給她和同房間的婆婆們。昨天買了梨和桃酥,梨洗淨削好,切成小片,先餵一口給母親。她沒有馬上吃,而是用手接住,跟我說:“你給大家都分一點,讓大家都高興點。”母親已糊塗到常認不出我是誰,卻還知道每次在護工們換尿布後,用粵語說:“唔該!”在幫傭Lucina給她按摩時,用英語說:“Thank you!”有食物,也想到要與人分享。這個失智老人的優雅善良如肌肉記憶般地“條件反射”在每件事上。
說到善良,想起一件往事。陪父親最後一次回上海,父母的老同事秦叔叔找了輛車,來接我們去參觀老單位農科院奉賢新園區。送我們回酒店時,叔叔突然掏出一疊人民幣硬要塞給老爸。當然不能收。叔叔說:“當年我一個外地大學生分配到上海,飯票不夠,吃不飽。你爸媽常送些飯票給我,其實他們自己也不夠的。你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好的人。”
回澳門後我跟媽媽說起這事,她已沒有印象。但她說:我們家的人雖沒什麼大志,不過心地都是好的。然後講起一件往事:她的姐姐初中時有個同學姓朱,家裡條件差,每天都吃野菜,大姨便總與她交換些菜來吃。後來,因為朱同學父親沒了工作,家裡孩子多,要去青海玉樹討生活。走的那天,我的外婆一早蒸了一大鍋饅頭帶去送行。那家人把兩個瓦罐送給外婆,外婆拿了回家。到家時說:“瓦罐沒用處,但要是不拿,他們會不好受的。”
事情很平凡,但並不容易。因為外婆並不認識那家人,只聽女兒說起。而且,那時家裡五個孩子,靠外公一人的工資,自家溫飽也很成問題……從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自然會善良,因為有好的榜樣。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