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及雲數據配時結合熱能感應影像分析
智慧交通燈達八成
【本報消息】智慧交通燈去年約佔全澳整體交通燈的六成三,交通事務局預計今年佔比可提升至約八成。截至本月中旬,共有一百四十八個交通燈控制路口設自動配時及雲數據配時功能,佔整體約七成八。
百五路口具智慧功能
交通事務局表示,為了推動智慧交通應用,自二〇一九年起陸續在交通燈配置自動配時及雲數據配時功能。截至本月十五日,共有一百四十八個交通燈控制路口設置相關功能,佔整體約七成八。
當局稱,本澳於二〇二〇年起已引入香港亦有運作的熱能感應影像分析技術。相關技術是利用感應器收集區內車輛的佔用率及流量等即時數據,與歷史數據庫比較。中央交通控制系統將根據當時的情況獲取擠塞程度,並相對地調整交通燈號的配時方案。截至本月十五日,本澳使用熱能感應控制佔總體交通路口的三成三。
繁忙時段減轉燈時長
除了熱能感應技術外,當局亦會因應不同路口和區域的特性,適地適性應用相應的科技和系統,當中包括浮動車數據、微波技術等,更好地協調路口的通行能力。基於交通燈路口的安全設計規範,交通燈路口每次時相變更(即轉燈)時,按照路口的大小都須設置相應秒數的“綠燈間距時間”,提供時間讓駕駛者及行人完全離開路口,間隔開“下一個時相人車動線”的啓動時間,確保交通安全。
現時於繁忙時段,執法人員分別透過中央控制系統作遠端操作,或在交通繁忙路口以手動調節來調整交通燈配時來縮短轉燈時長、加快人車流轉外,亦會根據現場狀況來實地指揮,進一步壓縮“綠燈間距時間”,盡可能提高路口通行流量。
多區行車時間均減少
翻查資料,當局去年底曾公佈,數據顯示實施智慧交通燈的路口整體行車時間有所減省,如美副將大馬路,區域整體行車時間減少約兩成五;黑沙環新街及東北大馬路,區域整體行車時間減少約一成四;荷蘭園大馬路及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區域整體行車時間減少約一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