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六)
按押店遺址命運各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體驗(上)
優化福隆
錦上添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六)

文、圖:陳力志


圖三、澳門博物館一樓展館內展示的“外銷瓷”


圖一、電影《1492:征服天堂》海報


圖五、上川島古碼頭禁挖陶瓷文物 的警告牌


圖四、上川島古碼頭


圖二、紫色實線為《托德西亞斯條約》所 定的子午線,線西為西班牙屬地,線東為葡 國屬地。 (摘自維基百科《托德西亞斯條約》)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六)

    香料貿易充滿競爭

    十九至二十世紀法國作家和人類學家Marcel Griaule(格里歐爾)曾經寫出“胡椒與其他辛香料,都是重要的交易物品,無疑也在國與國的文明關係間扮演了重要地位”。香料的爭奪戰到了中世紀達到巔峰,而且可以用“瘋狂”兩字形容。例如本文第八篇講到“地理大發現”時,原已存在不少矛盾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為爭奪東方的香料,兩國關係加劇“白熱化”。葡萄牙人正盡全國之力開拓東方航線之際,意大利的冒险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皇室的支持下,帶領三艘遠洋帆船從歐洲大陸向西進發,七十天艱苦的航行橫越大西洋,雖然沒有到達印度,卻發現了新大陸“南美洲”。

    一九九二年,全球播出一齣以哥倫布航海及發現新大陸為題材的電影,名為“1492 : Conquest of Paradise”(《1492:征服天堂》)(圖一)。這部電影在傑出的主題曲襯托下震撼全球,成為九十年代最賣座的電影音樂之一。這首由希臘著名電子音樂家Vangelis(范吉利斯)譜寫的樂曲(注一),將樂器和合唱團配合得天衣無縫。音樂從低沉逐漸高昂,將悲壯、氣勢磅礴、激盪振奮集於一身,配合畫面突顯哥倫布與一班船員堅韌的冒險精神。在茫茫大海中發現新大陸,音樂末段更加激昂顯示航海者興奮雀躍的心情。最後,畫面出現日落海平線的景象,音樂也逐漸低沉,顯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高潮結束了。

    這部電影以香料掀起地理大發現為主題,描述中世紀歐洲列強為爭奪香料、黃金、土地和宗教產生不少戰爭。反觀現在爆發的各種戰爭也都是為了原料、宗教和土地,只不過爭奪的目標從昔日的香料和以及出產香料的地方,轉變為石油和石油出產地。

    葡西兩國爭端再起

    哥倫布在意大利商人和西班牙皇室的幫忙下,啟航橫越大西洋,發現南美大陸引起整個歐洲的震動,西班牙皇室理所當然聲稱這個新大陸乃西班牙屬地。但葡萄牙的宇宙學家認為,這項發現是在葡萄牙的土地上進行的,而且哥倫布的母親是葡國人之外,他自己也曾在葡國南部居住一段時間,因此哥倫布的發現無可置疑屬於葡國。在爭論不休的情況下,兩個國家於一四九四年六月七日簽署了《托德西亞斯條約》,將地球的土地控制權分割兩國,並保證葡萄牙對南大西洋水域的控制。有關葡萄牙與西班牙的爭端,在第八集的“地理大發現:先驅的爭奪戰”已有所講述,在此不再重複。

    然而《托德西亞斯條約》卻粗略地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圖二),可能當時還沒發現從南美洲西岸越過太平洋可以到達亞洲地區。因此草率地把哥倫布向西航行時發現的南美大陸撥給西班牙,而葡萄牙向東航行所經的非洲、印度等列入葡萄牙的領域。直到西班牙人從南美向西延伸航線,葡、西兩國的航海探險人員在印尼班達海域的香料群島碰面,雙方的矛盾及磨擦再次出現。

    大航海掀物種交流

    歐洲人為了推廣宗教及找尋香料和黃金,分別從大西洋向東或向南出發,掀起史無前例的大航海時代,使得東西方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比陸上絲綢之路有更進一步發展。不同的人種、文化和物品相互傳播,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葡萄牙人的航海路線從非洲、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尼,然後再轉往中國和日本,增加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習俗與物種交往的機會。例如東非的高粱沿着葡人的航線傳入印度和中國,還有玉米和番薯也被葡人從印度和緬甸帶進中國南方並擴散到北方和西北地區。這時候中國瓷器傳到歐洲的數量遠比陸上絲路更多,而且出現大量的“外銷瓷”(圖三)。從中國沿岸和東南亞一帶海域的水下考古,發現古沉船內數量驚人的中國瓷器,證明在中世紀的航海時代除了香料是主要貨品之外,瓷器也已成為貿易貨品主流之一。

    數年前曾在上川島一處小沙灘看到一些瓷器小碎片,當地居民告知沙灘附近有一條簡陋的,僅用石塊砌成的一條從陸地延伸到深水區的古碼頭,清朝時期已有不少船隻在該碼頭運送或轉運瓷器及其他貨物。以前不少人在碼頭附近的小沙灘找尋古瓷器的碎片,其種類包括青花瓷和廣彩等,如今已被當地政府禁止這種行為(圖四、五)。

    有些書籍及網頁已統計大航海時期於歐洲、亞洲和南美洲互相交流的物品品種。哥倫布征服南美洲後,為歐洲和亞洲帶來南美的各種特產,包括了玉米、番茄、馬鈴薯、辣椒等,這些農作物後來被全球廣泛種植及食用外,更有效地補充一些國家或地區糧食不足的問題。

    這段期間也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哥倫布到達南美洲可以說是第一批踏上這塊新大陸的白種人,他們所騎的馬匹竟然令印第安人震驚。原來馬匹在南美洲消失已久,一直以來南美人當馬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如今出現在他們的眼前,豈不感到神奇及震驚。

    天花梅毒隨之而來

    十五至十六世紀哥倫布征服南美洲後,歐洲人也帶來了恐怖的天花病毒。西班牙人憑這種病毒,幾乎滅絕印第安人及其文化,重創印第安人的統治權。這個時候,另一種駭人聽聞的病毒也悄悄從南美隨着歐洲人着陸亞洲,並進入中國大陸,形成病毒的交流。

    根據“哥倫布假說”原在南美存在的梅毒,因哥倫布的船員感染之後帶到歐洲大陸。一四九四至一五五九年法國人侵入意大利時,也將這種可怕的病毒傳入整個歐洲,最後由葡萄牙人傳到中國南方一帶。維基百科:“十六世紀以前,中國尚無梅毒的記載。……大約於一五○五年,梅毒由葡萄牙商人傳入廣東嶺南一帶,當時稱“廣東瘡”、“楊梅瘡”,此後梅毒向內陸傳播。明代陳司成著《霉瘡秘錄》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論述梅毒最詳盡的專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詳細記載了梅毒流行情況。”(注二)當時各大洲民族的交流原本對文化、農作物或其他方面的交流有很大的裨益。但人類估算不到這種大交流後面潛伏着恐怖的“魔鬼”——病毒。天花和梅毒可以說是歐洲人殖民行動引起遍佈全球的結果。

    文、圖:陳力志

    注:

    一、Vangelis(范吉利斯),希臘著名電子音樂家,曾為電影《烈火戰車》、《銀翼殺手》、《南極物語》等製作配樂。《烈火戰車》更贏得第五十四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Mythodea》則是NASA火星探測任務2001火星奧德賽號的任務主題曲。

    二、維基百科《梅毒》“歷史”一版內容。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