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保護 助澳門品牌做大
商業競爭激烈,企業擁有創意與領先的技術實力,有助打開新市場。當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還要樹立品牌形象,才可走得更遠。塑造維護品牌本是漫長的過程,是否已起步建立知識產業保護體系,更是關鍵。
過往本澳企業專注業務,默默耕耘,對於品牌維護、商標註冊等不太重視。當品牌產品的名聲漸大,備受各方青睞,亦可能引來其他人搶先註冊或仿冒,正牌反要走迂迴路線,才能拓展外地市場,甚至要解釋品牌背後的“前世今生”,冀獲取消費者的信任。
近年澳門品牌在政府、商會大力推動下,透過參與展會、設置展銷館等,讓一批批別具特色的本地品牌如餅食、文創產品、中醫藥、服裝等向大眾呈現,提升曝光率。部分企業乘勝追擊,積極考取ISO、M嘜、清真等一系列權威認證,讓本土品牌走向專業化。
部分企業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去年經科局共受理商標註冊申請一萬三千多件,按年升百分之七,當中設計及新型類別的申請量共三百多件,按年升近兩成,再創歷史新高。
澳門品牌具信譽度,贏得各方信任,但品牌方未必具拓展外地的條件,卻令不良商家有機可乘,藉着電商、直播時代的到來,把冒充澳門品牌的低質產品,乘社交平台推銷,率先“搶名”在內地推銷甚至註冊。儘管原創企業借助各大媒體平台一再澄清,甚至訴諸法庭,也並非所有原創者都可成功搶回品牌,無形中損害澳門品牌的聲譽。
知識產權如同企業“生命線”,涵蓋商標、專利、版權等範疇,為企業創新成果披上法律的鎧甲。隨着大灣區融合發展,“澳門製造”、“澳門設計”、“澳門監製”的產品與活動,較以往更容易“走出去”,被搶註的風險亦越來越高。政府、商界如何加強中小企知識產權的全鏈條保護,在創造、運用、保護等各環節,維護企業尤其初創產品更上層樓尤關重要,助力澳門產品做大做強。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