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拋境外設電廠挨轟
台灣產業用電價再度大增,台電公司又面臨巨額虧損,民進黨當局近期想出“在境外建電廠,海運回台”的方案,但未經任何可行性評估,引發激烈爭議。
台經濟部門日前宣佈自本月十六日起產業用電價格平均調漲百分之十二點五。以台北捷運為例,其電價漲幅達一成四。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曾表示,電價上漲令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增加,廠商可能選擇外移或關廠。
面對缺電問題,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本月十五日表示,在台灣建發電廠面臨各種挑戰,將通過“美在台協會”協助,在菲律賓等地尋找合適地點,協助相關廠商到當地建電廠,再把綠電送回台灣。
郭智輝稱,新加坡向澳大利亞購買電力,兩地相距達四千八百公里,台灣距離菲律賓呂宋島只有數百公里,“在海外設電廠的成本會比在台灣產綠電還低”。
存在技術安全風險
有台媒報道指,郭智輝的新構想雖然找了美方牽線,但台電內部對此態度保留,認為海底電纜計劃牽涉到龐大資金、升壓站建置等複雜細節。
針對經濟部門提出的方案,中國國民黨十七日批評,該方案存在安全與技術風險,沒有經過盤點,以及可行性評估,就意圖複製當初急就章推行綠電的方式,想再次提取民眾的納稅錢。
甚至有民進黨人士認為,郭智輝“根本狀況外”,接任經濟部門負責人以後,仍舊以“企業家”思維思考問題,例如試圖通過漲電價的方式解決台電危機,但政策思考應該更全面。
不符經濟成本效益
新竹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在菲律賓設綠電電廠、鋪電纜等支出的成本一定高於在台灣本地生產綠電,經過長途電纜輸送,電力損耗勢必再增加成本。
台灣能源民間團體人士示警,菲律賓自身的能源供應問題比台灣更嚴重,馬尼拉等地經常停電,全國電價也比台灣高,將台灣的能源安全寄託於菲律賓,“像兩個醉漢互相扶持卻站不穩”。
《聯合報》評論指出,一個完全不符合經濟效應的點子,再次凸顯出現行能源政策的謬誤,台灣企業長期以來擔憂供電不穩,人工智能產業的迅速發展,更有可能發生缺電問題。
(香港十七日電)
中通社記者 鄭竣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