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隨感
一九五四年,張默、洛夫、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社”,兼出版《創世紀詩刊》(後更名《創世紀詩雜誌》),至今已走過七十個年頭。創世紀見證現代文學興衰,由戰後創傷,到超現實主義革新,再到現在的文學困境時代,歷經種種磨難而猶自修行,仍然有一批仁人志士不懈經營着一片燦爛的文學園地。
十月十二日清晨,創世紀成立七十年之際,“創世紀鐵三角”的瘂弦辭世,享壽九十有二。同日,創世紀詩社在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七十周年社慶及“創世紀七十年詩獎”頒獎典禮。
創世紀鐵三角的默公張默、古月、辛牧等從前只在書上看到過名字的台灣詩人及學者聚首一堂。這如同追星現場,我一時間心情興奮。那種由文字觸及現實的振奮令人微微戰慄。投獎、得獎、領獎,如夢一場,有幸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獲獎,意義非凡。
短暫的台灣行讓我想起了澳門。一九八七年,李成俊、李鵬翥等先生創辦澳門筆會;一九八九年,《澳門筆匯》創刊號發行。澳門筆會已走過卅七年,而《澳門筆匯》已出版九十期,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是多麼難得。由小作者,到筆會一員,眼見着筆會人為着澳門文學奮鬥,勞心勞力地舉辦一場場推廣本地文學、培養新生代寫作人的活動。我作為活動策劃的一員,說不自豪是假的,說不累也是假的。然而,累也好苦也好,總要有人做下去。因此我堅信,澳門文學有未來。
文學的作用是記錄,記錄複雜的心緒、真實的現象、夢寐的未來,此時此刻澎湃或幽微、直接或曲折,終將抵達目的地。我相信所有的人(已逝或健在)都能在文字中獲得不朽的生命,正如瘂公在一九五四年第一首發表的詩中句子:我不凋落,也不結果,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
不凋落,不結果。只管堅持,只管寫。世紀也是人類創造的。
甘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