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祭後百花殺”?
是日甘句:問:西風東漸的最好例子是什麽?答:菊花變成“祭奠之花”。
重陽節是拜祭先人的日子,菊花成為最常用和多見的祭奠之花,同時越來越多國人不敢選擇菊花作日常觀賞或插花用花。只是將菊花放在歷史的維度上看,絕對是“冤案”一宗。
菊花源於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栽培歷史,作為花中隱士,與梅、蘭、竹同為“花中四君子”。菊花古稱不少,且有意思者居多,例如菊華、日精、女節、女華、節花、女莖、更生、周盈、傅公、延年、陰成、鞠華、治薔、帝女花、朱贏,等等。西漢的《西京雜記》記載了重陽節飲菊花酒習俗及菊花酒製作方法;清代《菊譜》有卅六個知名品種;目前菊花品種更增至數千個。
關於菊花的記載、讚美頗多:屈原《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黃巢《不第後賦菊》更為有名:“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每年多地都舉辦秋菊展覽,比如北京植物園、廣州文化公園和越秀山公園等等,至於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中山小欖菊花會始於宋代,更是聞名海內外時間最長、規模最大菊會之一。
菊花在唐朝傳入日本,尤其受到日本皇室喜愛,據說“十六瓣八重表菊紋”一直為皇家專用,以至菊花成為日本皇室象徵之一,更與櫻花並稱為日本國花。
只是隨着荷蘭人經商步伐被帶到全世界後,菊花卻從“花中君子”變成“墓地之花”!有說因在一些歐洲國家,菊花常在墓地環境生長,被視為不祥。也有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人紀念故去士兵時已是十一月,百花凋零,獨菊花仍在開放,故將菊花獻給逝者。經過數十年浸潤,菊花專用於祭奠、是“不吉利之花”在華夏流傳,信者漸多,實屬無奈。
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