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8版:特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街總氹促會倡優化步行環境
科技基金促科技轉化落地見成果
澳科大OLED取階段性成果
IDQ項目培養澳門人才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街總氹促會倡優化步行環境



立法議員梁鴻細與離島各單位視察氹仔舊城區交通


街總離島辦與地區坊會持續 深入社區


“氹仔區行人道路安全”問卷調查發佈結果


立法議員何潤生與街總離島辦、氹促會在氹仔舊城區了解情況。


街總離島辦與氹促會在氹仔中央花園了解公用配套設施


麗景灣藝術酒店前行人道修繕前後對比

    盤活營商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

    街總氹促會倡優化步行環境

    近年氹仔區人口持增上升,據《二〇二一人口普查詳細結果》,氹仔中心區是本澳人口最多的分區,區內人口達到75,689人,隨着社會急速發展,區內人、車數量與日俱增,進一步加劇道路和交通的壓力。

    特區政府於二〇一七年引入“綠色出行、公交優先”的概念,先後興建望德聖母灣自動步行系統、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等自動步行運輸系統,接通氹仔舊城區和路氹金光大道,串連氹仔市中心的住宅、學校、輕軌、運動場等設施,有效紓緩道路交通,打造人車分隔、舒適的步行環境,照顧居民、遊客的出行需求。

    自相關步行系統落成啟用以來,廣受使用者歡迎,對緩解區內交通,減少人車爭路起到正面的作用,但要進一步推動居民響應“綠色出行”的政策,有必要繼續完善社區內的步行環境,創造更友善的行人空間。近年,街總離島辦事處與地區坊會持續深入社區,並於二〇二一年開展“氹仔區行人道路安全”問卷調查,收集不同人士對步行環境的意見,逐步完善離島區的行人路和步行徑。

    優化舊區步行設施

    二〇一九年,街坊反映氹仔舊城區三婆廟附近一幅土地閒置多年,雜草叢生、蚊患嚴重,不僅衍生衛生及安全隱患,更有損本澳的旅遊城市形象。通往龍環葡韻的素啤古街,由於路面狹窄,容易人車爭路,路面使用多年亦漸見老舊損毀。鑒於氹仔舊區一帶遍佈益隆炮竹廠、龍環葡韻等特色景點,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氹仔坊眾聯誼會建議政府利用區內閒置地段,打通氹仔市政花園,改善環境衛生,增加區內休閒活動空間和旅遊景點,優化路網和步行環境,帶動整個舊城區發展。

    擴闊新樓旁行人路

    二〇二〇年,有街坊反映由廣東大馬路往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近麗景灣藝術酒店一段行人路,路面狹窄,手推嬰兒車或使用輪椅人士亦難以通行,加上周邊車流密集,車速較快,行人經過時常有車輛擦身而過,對行人安全構成一定威脅。隨着廣東大馬路大型住宅項目落成,周邊行人持續增加,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建議當局因應交通實際情況,適當削減道路之間的分隔帶,以擴闊行人空間提升交通安全。二〇二四年年初,該處的行人路不僅得到了修整、擴寬,還鋪設了導盲磚,居民經過時更加安全、舒適。

    擴屋苑外圍消防道

    近年,氹仔南新花園低層單位外的簷篷曾發生火警,大廈內園亦曾因燈飾起火而波及地舖和附近停泊的電單車,礙於進入內園的唯一通道設於布拉格街,街道狹窄,令消防、救援車輛無法進入。平日亦有不少街坊指布拉格街靠近閒置土地的一段行人路較窄,不便居民出行。隨着相關土地已被政府收回及清空,街總離島辦事處及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建議當局將布拉格街凹下的位置填平,將圍封土地的護欄適當往內移,騰出空間擴闊行人和行車路面,方便有需要時消防車輛出入使用。

    坊會經與相關部門溝通,不少意見獲得政府接納和採用,包括重整素啤古街,增設護欄分隔行人和車輛,於素啤古街旁邊的泊車區增設石級路,為遊人提供多一條路徑前往龍環葡韻和益隆炮竹廠。政府亦採納坊會意見,適當擴闊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和布拉格街的行人路,為居民和遊客提供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創造行人友善環境

    現時氹仔中區-2規劃分區詳細規劃已開展第一階段工作,以優化社區居住條件、公用和交通設施配套為目的。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氹仔中區-2以居住用途為主,計劃透過持續優化區內公用設施配套及步行系統,加強社區活動節點(如氹仔中央公園、大潭山和小潭山)的可達性,建設宜居社區。澳門地小人多,步行一向是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未來街總離島辦將繼續推動政府創造行人友善環境,在保留各區特色、風貌的原則下,進一步優化公共空間,帶動人流,盤活營商環境,促進氹仔區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