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的重要性
劇集《十七年命運週期》藉着Covid回顧SARS,故事寫得細膩,但比不上導演羅嘉駿的前作《二月廿九》,惟兩者屬不同種類的作品,其實亦無從比較。演員方面廖子妤與楊樂文的演技固然沒問題,惟兩位新人陳書昕與張可欣的演出才最令人驚喜。然而更驚喜的是劇集才剛播完,估不到竟然已經被景點公司看中兩位新人及導演拍攝廣告,速度之快實在令人詫異。
這種事大概也只可能在沒簽經理人的人身上出現,要是有經理人又或電視台合約藝員的話,大概會先調查景點公司的背景,然後又會在酬勞上拉鋸一番,再看看有沒有自以為更適合的藝人推介予景點公司。
情況一如上月底曾提及的為甚麼電視台演員難闖影圈的原因一樣,因為經理人往往會在酬勞方面獅子開大口,又或想將工作轉予親生仔而非客戶指定的藝員,每一項的拉鋸與爭拗,不僅浪費時間,也同樣消耗掉客戶的耐性。哪怕完成拍攝後,一些過分的經理人更會要求先過目成品有沒有被疏忽之處,然後廣告才能出街。
有沒有經理人可以說是各有好壞。有經理人的話可以得到專業支持,由經理人處理所有工作安排、合同談判和商業合作,避過被欺騙的情況,而且他們通常都擁有豐富的行業資源和人脈,能夠幫助藝人獲得更多機會;同時亦可以幫助藝人維護和提升公共形象,處理媒體和公眾關係.而對藝人最重要的大概是不用親自處理繁瑣的業務事務,減少壓力和工作量。
至於沒有經理人的好處則是自由度高,可以自行決定工作和生活安排,不受經理人約束。財務方面也更加透明,不需要向經理人支付佣金,所有收入都由自己掌控。甚至工作與否都可以自主,不用過度考慮經理人的意見;惟也意味着藝人需要自己處理所有的工作和商務事務,增添壓力。
娛翁